分享



下輩子不生女兒了!看過這三點,全天下的父母都醒了!

(示意圖-圖片來源slide.ent.sina

下輩子不生女兒了!不忍心讓她這麼辛苦...

  俗話說,養“兒”防老。真的嗎?近年來,這個中國的傳統觀念正在悄然改變。近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健康老齡化與資源環境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教授發言指出,對面臨養老問題的父母來說,養女兒比養兒子更有用,而且該現像在農村更明顯。這一觀點立刻​​引發廣泛熱議。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養女才防老,在有兒有女的家庭中,照顧老人的責任大多由女兒承擔。


女兒孝敬父母的觀念指數比兒子高,只有女兒的老人死亡風險更低


曾毅解釋說,他的研究成果10年前就發表在一個學術期刊上了,但當時並未得到太多重視。今年恰逢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落地,研究成果才引起熱議。這項名為“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長期跟踪”的調查,是曾毅的團隊從1998年~2005年用了7年才完成的。他們對全國22個省市的近6萬名老年人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養育女兒在晚年所得回報是否比兒子差”這部分內容。


該研究發現,在農村和城鎮老人看來,成年女兒孝敬父母的觀念指數平均比成年兒子分別高出35%與18%,尤其在老人進入高齡後,養育女兒的優勢更明顯;成年女兒與老年父母的情感關係顯著優於兒子,差異高達28%~29%;當女兒、女婿為主要照料者時,失能高齡老人的滿意度比兒子、兒媳是主要照料者時高45%;平時與女兒、女婿交談最多的老人,3年後認知能力顯著下降的風險比與兒子、兒媳交談最多的老人低;農村與城鎮只有女兒的老人在7年觀測期內死亡風險更低,分別比只有兒子的老人低25%與10%。


“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從以前到現在,總有不少人一定要生個兒子,其最主要動機之一就是養兒防老,期望兒子能比女兒提供更多的老年照料和保障支持,但我們的調查結果表明,這一意願與現實情況並不相符。”曾毅介紹說,該研究是在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人口、社會、經濟狀況基本相同的老人中進行的比較,結果科學,足以令人信服。


生女兒的父母幸福感更高,女兒照顧父母是兒子的兩倍


養“兒”防老這一傳統觀念早已被現實撼動。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完成《新經濟時期的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課題,他們對國內10個地級市的4309個家庭採樣後發現,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時,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低。新浪網上萬人參與的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網友認為“生女孩幸福感更高”。
專家分析稱,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很多父母發現女孩在學業、事業上的競爭力增強,且對父母更體貼。而且,“兒子有房才能娶到媳婦”的婚嫁觀念也讓很多父母倍感焦慮。因此,超過40%的網友傾向於要女孩,想要男孩的僅佔25%左右。
曾毅的研究也同時發現,與空巢老人相比,與子女一起居住或近距離居住的老人,認知功能改善了40%,且自評健康良好,生活滿意度大幅提高。


女兒照顧父母的機率是兒子的兩倍。不僅中國如此,美國普林斯頓大學2004年開始的一項針對2.6萬餘名50歲以上老人多年跟踪調查的數據和研究同樣表明,很多年老多病的父母在晚年更希望有個女兒,因為女兒照顧父母的機率是兒子的兩倍。數據發現,女兒照顧老人的時間平均每個月達到12.3小時,兒子僅5.6小時。
研究還顯示,在有兒有女的家庭中,照顧老人的責任也大多由女兒承擔,性別是子女承擔看護父母責任多寡的唯一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兒子如果有姐妹,看護工作就相對減少;反之,如果女兒有兄弟,看護老人的時間就增加。”該報告作者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安傑莉娜·格里戈葉娃說,“這意味著兒子們把看護父母的責任移交給姐妹了。”兒子大多在沒有姐妹或配偶的情況下才介入看護工作。格里戈葉娃說:“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美國多數老人的看護工作是在家中由家庭成員無償承擔,通常是成年的女兒。” 格里戈葉娃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女性通常自小就承擔照料者的角色。此外,老人如果是女性,由兒子照料可能會覺得不方便​​。格里戈葉娃說,儘管男性越來越多地分擔家務和照看孩子,但在護理老人方面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女兒更善於情感表達更貼心,婆媳矛盾致養育兒子回報低


針對“養育女兒在老年所得回報優於兒子”這一結論,專家們分析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兒女在父母老年保障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同。曾毅說,調查發現,如老年父母遇到經濟困難,從兒子那裡獲得經濟支持的可能性比女兒大,但從女兒那裡獲得日常照料與情感精神慰藉的可能性比兒子大。

對目前已解決溫飽問題的大多數老人來說,日常生活照料與情感精神慰藉支持的長期作用比經濟支持作用更大。
其次,婆媳矛盾導致養育兒子的回報低。 “老人,尤其是農村老人與兒媳在生活中發生矛盾糾葛的可能性相對比女兒大得多,從而導致養女兒長期回報優於養兒子。”曾毅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也表示,在中國,婆媳關係是家庭矛盾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子對父母的回報率。


從性別差異上講,女性更善於情感表達。

李娟說,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性格本身也具有性別差異。研究表明,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善於情感表達,所以女兒往往更貼心,更親近父母,對父母的精神慰藉作用更強。另外,女性在護理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在日常照料老人時會更細心。
第四,與當下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有關。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說,改革開放前,受傳統觀念影響,大多數老人與兒子一起居住,但現在,尤其在農村,兒子大多外出務工,與女兒居住在一起的老人越來越多,可能也影響了調查結果。另外,男性往往以事業為重,對於家庭和老人的照顧就會有所欠缺。


兒女都應更多關心老人,兒子要智慧處理婆媳關係


怎樣使老人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好?曾毅認為,廣大農民缺乏基本社會養老保障的客觀現實,以及兒子才能傳宗接代的舊思想,導致農民認為養兒子優於女兒。他建議,政府應盡快在農村完善全民養老保障體系,同時科學宣傳生兒生女一樣,女兒也能傳宗接代,這樣才能消除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


無論兒子還是女兒,都應更多地關心、孝敬老人。

李娟提倡,不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子女,應在節假日盡量多陪老人,平時多打電話關心老人,尤其在精神慰藉方面,要對老人更體貼、更有耐心,生活照料上要像呵護孩子一樣細心。
兒子在處理婆媳關係時要多些智慧,絕不能逃避。李娟建議,因為兒子們是妥善處理婆媳關係最關鍵的紐帶。另外,兒子處理婆媳關係問題的態度,對父母也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慰藉。
同時,老年人也要培養獨立、自強意識。通過日常合理飲食、積極鍛煉等,來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活出自己的精彩,收穫幸福晚年。

來源:中國婦女報作者:李洋

via

整理/Miki   細胞療法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也為罕病患者綻放一線曙光。目前全球每年進行超過4萬例造血幹細胞移植,包含白血病、淋巴癌、固態癌、嚴重再生不良貧血及各類先天性遺傳疾病等,都可利用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治療!     愈早接受幹細胞移植手術 成功機率愈高 造血幹...

撰文/陳庭鵬博士;整理/編輯部   八仙塵暴事件斷送了15條生命,當時即使多數傷者都僥倖存活,卻必須面對漫長的復健之路,令人餘悸猶存,而這患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握黃金期積極治療,才能浴火重生!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功能為保護身體、排汗、感覺,不僅可以調節體...

撰文/Nina;本文感謝保利得國際生醫提供專業諮詢   想要維持肌膚年輕飽滿充滿光采,真皮層內的膠原蛋白就要充足,但隨著年齡增長、紫外線侵害、生活作息不定等因素影響,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特別是25歲後,流失的速度遠比生成的快,會開始出現明顯衰老現象,如細紋、失去彈力、凹陷等。近年來在美容...

文字/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   3個月大配輔具 6個月前進入早療恢復佳 2021年世界聽力日,WHO首度將聽能復健列為主題,「篩檢、復健、溝通」期望先天性聽損兒童發展更順利。新生兒篩檢中包含聽力,若有聽力障礙應在3個月大前確診、3個月大前配戴聽覺輔具。早期療育在聽力障礙的孩子身上扮演最重...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