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與人之間相處也是這樣。要愛別人,就不要讓自己情緒化。很多時候我們出發點是善的、好的,但一點點下去,就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變得情緒化,失去本來了。本來父母愛孩子,是希望孩子變好,可是看著孩子犯錯誤,自己的氣倒上來了,對孩子亂打一通。事後想想,事情有那麼嚴重嗎?也沒那麼嚴重。

有些父母過分不理智,如果老師教訓一下自己的孩子,就心疼孩子被老師罵,甚至還跑到學校跟老師理論一通,老師以後也不太敢教他的孩子了。這麼一來,孩子覺得他做了壞事反正有父母做靠山,連老師都不敢管。到後來,孩子長大,對錯是非分不清,做父母的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

人一定要理性,人的情緒反應過度,很難產生出愛。所以,佛教提倡“平等舍”。溺愛,會迷失人的反應;憎恨,又會讓人失去理智。怒火中燒時,就很難產生愛。我們應該把憎恨心和溺愛心放一放,以較平衡的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或旁觀者的角度考慮:這樣做,這樣想別人是對還是錯?

我們想要付出的愛心,不一定都是笑臉和美語。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孩子好,父母表現一些憤怒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佛教中,諸佛菩薩為了調伏眾生,有的會顯現慈悲相,有的會顯現憤怒相。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有時候要扮演白臉,有時候要扮演黑臉,該扮演什麼角色必須得扮演,不可能永遠是一個面孔。

一旦思維這樣往中間靠,就會發現,因為思考方式多層次了,我們就很容易變成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在通情之外還能達理,這非常重要。完全靠情意或者完全靠理智都是不平衡的,有時候理智過度,也會失去情意。所以,這兩種方式平衡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人們面對事情時能夠盡量免除一些痛苦。

在人與人相處中,如果你認為對的事情總是給對方帶來痛苦,實際是對對方的不尊重。我們既然愛對方,就要讓他免於痛苦。在家庭裡,很多做丈夫的表示自己愛太太,太太的行為模式、穿著,乃至講話姿態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全由他主導,他的標準就是太太的標準,太太想有一點小小的變動都不被允許,他把太太當一件自己希望的工藝品來塑造,這就是典型的對對方不尊重。

愛,為什麼很多最後都變成了衝突呢?其實是不懂得尊重對方的緣故。我們真正愛對方,應該是多為對方著想,要樂對方所樂,這樣就能理智而心平氣和地看待問題了。

 



當女人不在跟你吵架時,她已經不愛你了。當女人不再對你嘮叨時,她已經對你死心了。當女人不再對你流淚時,她已經對你心寒了。⋯⋯ 當女人不再對你撒嬌時,她已經對你没熱情了。當女人不再深夜催你回家時,她已經對你失望了。當女人深夜不再等你時,她已經對你放棄了。當女人不再向你解釋她的行為和想法時,她已...

幾句身為女孩需要知道的話語,有時候多為自己想一點,別讓生活僅圍繞在一兩件事情之上,相信你可以過得比現在更好 1、不要為舊的悲傷而浪費新的眼淚。 2、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談談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過日子。 3、美麗讓男人停下 ,智慧讓男人留下。 4、不是生活決定何種品位,而是...

別讓自己活得太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 別讓自己活得太累。適時放鬆自己,尋找宣洩,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務實的過著生活,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 學著如何快樂、開朗、堅強的生活著 學習如何真誠、坦然、寬容的對待他人 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對於困境與磨難,微笑面對。 人之所以會煩...

相愛的人不會因為一句分手而結束, 更不會因為一個錯誤而真的做到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相愛的人會在感情的曲折裡一起成長。 只要經過一個曲折熬了過去愛就又增長了點, 又一個曲折熬了過去大家學會珍惜對方一點。 而走不過的感情曲折下,總有一方傷痕累累,但是必須相信… 終於有一天,可以放掉當年那麼...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