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膠原海綿體 讓你補牙不再受苦

採訪撰文/高芷瑩;本文特別感謝 陳映瑜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還在擔心補牙時會有機器在牙齒裡鑽來鑽去嗎?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當牙齒出現空洞,需要依靠補牙來修護時,可以將有促進生長潛能分子的膠原蛋白海綿塞入空洞,藉由刺激牙內細胞,讓牙齒空洞產生自體修復。還在害怕補牙的不適嗎?「膠原海綿」補牙技術將給你最新的補牙體驗。

 

 


 

 

Q.為何需要補牙?

陳映瑜醫師表示當牙齒清潔沒有做好或者是牙齒的先天構造致使牙齒堆積食物殘渣變成養分來源,因而造成口腔細菌定居在牙齒表面上,其代謝時所產生的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變成坑洞。初期牙齒僅質地改變,尚未變成凹洞時,治療上可以使用滲入型樹脂配合免磨牙的保守方式來做處理。當蛀牙發展到可以探查到有凹洞時,患者在清潔上已經不可能自行維持,因而蛀牙範圍只會持續擴大,此時醫師就會將被感染的牙齒構造移除,再使用填補方式恢復其功能和外型。

 

 

 

現今補牙方法有哪些?

首先醫師會先將蛀牙感染的部分移除,如果蛀牙程度沒有侵犯到牙齒神經的話,就可以單純使用填補的方式,而常見的填補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膠原海綿體 讓你補牙不再受苦

﹥﹥樹脂補牙

適用於小範圍的蛀牙,優點是牙色與真牙相近,而因為樹脂對的熱阻隔性佳,不會因吃等熱食物造成敏感,但耐用年限較短,時間久了會有磨損、掉落或變色等問題。

﹥﹥銀汞充填

優點費用便宜,銀粉是牙科最早期使用的材料;缺點是顏色極不美觀,且水銀蒸氣對健康方面的疑慮,再者銀汞對溫度傳導非常快速,容易使牙齒對造成冷熱敏感。

﹥﹥嵌體填補

是用陶瓷模型做出牙齒形狀,黏著在缺損的牙齒進行修補。它可以很好的恢復牙齒的外形和功能,尤其是對破壞到牙齒鄰面的牙洞,長久效果更佳。

 

 

 

未來補牙新招 - 膠原蛋白海綿體

陳醫師表示膠原蛋白海綿補牙在目前還是動物實驗階段,而且也無法取代最讓人害怕的鑽牙過程。我們牙齒最內層的神經腔中生長著具有活性的神經細胞,蛀牙時身體本身會有反應,試圖在內層生成齒質抵抗外在感染。而目前最新研究的「膠原蛋白海綿」,原理就是將膠原蛋白海綿作為一個載體去沾染藥劑,用來誘發、刺激人體的再生功能。並且隨著牙齒齒質再生的過程,利用膠原蛋白可吸收的特性,使凹洞最終達到完全自我填修復的成果。不過其實目前臨床上已經有類似刺激再生能力的填補材料例如MTABiodentine,都可實際應用在患者身上並且有非常優異的生物相容性,民眾不必苦等膠原蛋白海綿的動物實驗成熟,可以和醫師討論自身狀況是否適合用上述材料填補以避免走到根管治療這一步。

 

 

 

想要健康 僥倖心態不可有

陳醫師最後也建議患者若是牙齒出現問題,就要儘快就醫,畢竟牙齒是屬於缺乏自癒能力的硬組織,一旦感到有些不舒服,情況可能已經不能小看,切勿抱持著僥倖心態,以免誤了健康。所以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以及日常口腔清潔都要落實,這樣不僅可以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也可以避免其他疾病喔!

 

 

 

 

膠原海綿體 讓你補牙不再受苦

陳映瑜 醫師

學經歷:現任雅偲牙醫診所醫師|臺大牙醫學士|臺大醫院牙周病科專科|臺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碩士班|臺大醫院牙周植牙專科訓練|前臺大醫院牙周病科總醫師

專長:牙周病治療|人工植牙治療|全口重建治療|一般牙科(家庭牙科)

 

 

 

 

 

 

※ 更多本期雜誌精彩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http://www.dr-beauty.net

  

膠原海綿體 讓你補牙不再受苦

  

【歡迎按讚加入《www.facebook.com/drbeauty.magazine》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最甜蜜的擁抱是面對著面,一頭栽進他的懷抱裡,靜靜地傾聽他的呼吸和心跳,在那熟悉的韻律裡尋求安全感。最詩意的擁抱,是站在他的背後,把手伸到前面抱著他的小肚子,臉貼著他堅實的背脊。可以背著他垂淚;可以不用望著他,卻感覺到他的存在;可以站在他後面,由他擋去世上一切的風雨。而我最喜歡的擁抱是‧‧‧當不開心時...

第一條 如果他很瘦,就想辦法騙他吃有營養的東西,吃飯時碰到肉全讓他解決,說自己正減肥。如果他需要減肥,就陪他吃含脂肪少但美味的東西.  第二條 永遠站他的右邊,讓他有能保護你的感覺和信心.  第三條 他喜歡籃球,你能陪他打一會,或是他打球時都在球場邊,看他為你表演.  ...

1.如果你想被別人愛,你首先必須使自己值得愛,不是一天,一個星期,而是永遠。  2.要是一個人在自己最心愛的人面前總遮遮掩掩,不讓他(她)知道自己對她(他)有意思,那麼她(他)就可能沒有機會博得他(她)的歡心;那麼,就是把天下人都蒙在鼓裏,也無補於事。  3.女人家十有八九都是心...

緣聚而來,緣散而去,聚散乃人生常態,有緣成為同路人,到站各自奔東西。  古人送別到十里長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覺得人生處處佈滿驛站,一揮手,便成別離。  自小,每年分班或畢業典禮都像大禍臨頭。不斷結交的好友又不斷失去。上大學時,老同學寫來信,讀了深有感慨。 他說,回顧同窗三載,前...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