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半夜看的一篇日誌,相戀十年的女友和別人結婚了。其中情節越美好,最後的結局越令人感傷。
如果女孩的父母願意支持他們繼續下去,那麼他們應該會有一個幸福的結局吧。
又是一段因為父母反對而生生被拆散的姻緣。世界上的事情,總是不如人願的多。
有的人說,最戳淚點的是女孩對男生說的那句:初五舉辦婚禮,和我們以前想像得一樣,有鮮花拱門,有紅地毯,有白婚紗黑禮服,就是沒有你。
其實最讓我覺得難過的,是女孩子在等男孩回來的時候,在電話那頭說的:我會盡力扛,盡力扛,盡力扛。
是她聽到他說那個美好的未來的時候的悠悠嘆息:可是,我已經很累了呀。
她已經很累了。可是你許諾的未來還沒有來。她不是不愛你了,她只是支持不下去了。
十幾歲的時候,我們以為愛情就是一切。到了二十幾歲,我們卻發現,其實愛情早就是一場兩方拉扯的局。
而你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我們會責怪父母,為什麼總是只看眼前,為什麼,只知道問他的學歷家境,不問他愛你幾何。
我們會責怪那個人,為什麼總是要催促自己做一個決定,口口聲聲說愛你,卻不願意理解你的處境。
總是在說,長大了,什麼都要自己做決定。可是這世上的事情,又怎麼做到事事自己做主。
情和孝,若是不能兩全。你讓她該怎麼辦,你又能讓她怎麼辦。
很久以前看過一句話,要是一個人真的愛你,要么物質強大,要么精神強大。
很想對男生說:不同意又怎麼樣呢。愛她,就會被她父母的幾句話就輕易打敗麼。
這個世界上最失敗的男人之一,是得不到女友父母認可的時候,只會責怪自己的女友不夠獨立不夠堅持。
你給了她什麼呢。你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她拋棄雙親跟你走。你的愛情,究竟是愛她,還是愛自己。
有次看到個故事,一個女孩的母親很強勢。女孩才貌雙全,有一個相戀多年的男友,母親卻嫌棄對方家在外地。
女兒堅持要和男友生活在一起。母親就跑到男孩的公司裡去大吵大鬧。後來男友被公司辭退,兩人也因此分手。
後來母親相中了一個醫生作女婿,在母親的催促下,女兒什麼也沒說,便是就這樣出嫁了。
婚後不久,女兒出軌,愛上了一個流浪歌手。便要和醫生離婚。母親想不通,把女兒大罵一頓。
女兒這次也是什麼都不說,默默得就搬走了。再也沒有回頭去找過母親。
母親去找心理醫生傾訴,醫生只說了一句:你的女兒,活得併不快樂。
母親不明白,女兒有著看起來完美的婚姻和工作,生活優渥,為什麼會不快樂。
不是自己做的決定,又怎麼會快樂。
我們一直都想著要找一個真心相愛的人好好生活,結婚生子,攜手到老。
但是後來總是會遇到各種各種的坎坷,漸漸開始妥協,開始麻木。
開始告訴自己,若是不兩全,那就擇個中庸之道吧,起碼就要讓自己活下去。
也許身邊的人並非所愛,但是既然還算合適,那就一起生活下去。愛情是一種感情,而婚姻更像是一種義務。
多害怕活著活著,就活成了湊活。其實哪裡只是感情,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事情。
不斷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只是為了和這個世界要一個生存下去的活法。
心裡又怎麼會不委屈呢。想做的事情沒有做,想愛的人只能放棄,偏偏還要告訴自己,這是不得已。
有時候多麼羨慕一些人,永遠可以那麼倔強和堅持,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是那麼孤獨,但是好歹沒有丟了自己。
也許誰都在害怕,有一天,我們會成為自己最不想成為的人。
當我們有一天身為父母的時候,我們可以免俗麼?
我們是願意讓女兒嫁給一個不那麼般配的男人,還是嫁給一個樣樣合適的人選。
不在其中,便不懂其味。他們不會理解我們,我們也無法理解他們。
現實和理想往往相抗,無論哪方,你向誰低頭,便有怎樣的人生。多年以後你想起來,怪不得任何人。
朋友經常對我說,好好過,用力活。這世上總有那麼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我一直都覺得,如果真的是因為自己不愛了,那麼放了就放了吧。如果是因為旁人,又未免可惜。
這大概也是一種自私吧。人活一輩子,不是成全了自己,就是成全了別人。
而這世間又如何安得兩全法,可以不負如來不負卿。
你想要什麼,你便怎樣活。
出處來源:http://www.puresky.org/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 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梱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
誤會是人際關係的殺手
誤會或許可怕但是我覺得懷疑更是厲害因為懷疑來自於不信任或許誤會是來自於許多事情的陰錯陽差但是懷疑來自於人主動的感覺-不信任別人最爛的一個做法 好朋友在精不在多,好朋友妳可以說任何事如果心裡有了怪怪的感覺,希望我們能彼此溝通清楚因為,一個好朋友的結緣,是靠天時地利人和,得來不易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