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海苔熊

「如讓何我的伴侶變成安全依戀?」

這幾乎是每次我去演講必定會被問的月經題目,通常會問的都是焦慮依戀者*(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麼,可以看註解),他們往往有一個逃避依戀的伴侶,這樣的關係讓他們很辛苦,但又放不下,所以想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變得安全」。

成為他的安全堡壘:讓伴侶邁向安全依戀的2種方法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以往我的標準答案總是:「先嘗試讓自己變得安全了,當你可以更安穩、更平靜的去看待這段關係,由於你不再緊緊抓住對方、給對方空間,對方也比較能夠靠近你。」

不過,這個答案對於焦慮依戀的人來說超級困難,因為對他們來說感情裡面最困難的並不是「去做點什麼」,而是「放下、暫時不做做什麼」,這會讓他們覺得很沒有控制感。不過這次我倒是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答案,提供大家參考。

剛剛看了比較近的依戀研究,Arriaga等人(2014)的起手式就很吸睛

「Hazan與Shaver(1987)提出成人依戀理論以來,許多心理學家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不安全依戀變安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有答案了⋯⋯」

Arriaga等人推論,逃避依戀和焦慮依戀所害怕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正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心病終須心藥醫,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單押!),如果我們要回答「不安全依戀要如何變得安全」的問題,就得先回答這兩種人「真正害怕」的是什麼?(諮商式翻譯蒟蒻:困住他們的是什麼?)

 

不安全依戀的兩種恐懼

其實這兩種人的共同點都是「不相信」。

焦慮依戀的人不相信自己是好的、不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逃避依戀的人不相信感情、不相信別人是可以依靠和信賴的。

 

但是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現在我就要告訴你一個方法(徐真真語氣):既然焦慮依戀者對自己沒自信、逃避依戀不敢輕信他人,那麼:

—如果對方是焦慮依戀,請支持他的夢想、做他背後的安全堡壘(但千萬不要用過度控制的方式,幫他決定、或者把事情搶過來做)。

 

—如果對方是逃避依戀,你只要曾經承諾就盡量要實踐,不要食言而肥(畢竟他已經很難信任關係、信任永恆了)。從每一次的答應—實踐、承諾—完成不斷反覆的過程當中,漸漸培養他對你(以及對感情、對人)的信任。`

 

所以你可以這麼做

上面這個研究發表在社會心理學很好的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上面,但每次看完這些研究中有一種「我知道啊,但是要怎麼做」的疑惑,例如作者說,「給予支持而不是控制」,問題是怎樣算支持怎樣算控制呢?

昨天發生了一個小軼事,讓我終於有一個練習的機會。我女友要申請一個研究計劃,這句話對她來講很重要,得請人幫忙寫一些文件、並且要準備許多相關的資料。但同時她也很逃避準備這個計劃──身為一個焦慮依戀者,她很害怕自己把事情搞砸、對自己很沒有信心。

「你有請老師幫你準備文件了嗎?還有你的資料拿去印了嗎?」我本來在Line對話的輸入欄打了這段文字,突然想起這篇研究,稍微停了一下。我問我自己:這樣做會不會讓她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於是我把這句話刪掉,改成這樣:

「對了,所以我說那個計劃,我可以幫上什麼忙嗎?」不久他就回覆我了,她很開心我願意支持和協助她,而且她只需要我做2件事情,就是提醒他截止日期,以及陪他去印刷廠一趟。

(完整文章請看姊妹淘)

 

衍伸閱讀

這樣做讓爭吵止步:接觸情緒的三個步驟

為什麼分開之後他反而對我更好了?關係中的2種回饋系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姊妹淘Babyou

※本文由姊妹淘Babyou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前段時間, 霍思燕 亮相了《爸爸去哪兒》節目,和杜江又大撒一把狗糧。       兩人看上去依然甜蜜, 仿佛還像兩個熱戀中的小年輕。       杜江玩遊戲贏了, 霍思燕立馬送上了大大的擁抱。 連兒子嗯哼都被虐的默默走開。   ...

世界上有一個這樣的國度:存在一個全是女性的幫派,她們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丈夫。   聽起來令人匪夷所思,但背後卻掩藏着身為女性的悲哀。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男權至上的國家,女性的地位極低,她們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甚至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 &n...

睡覺的時候,是一個人最放鬆的時候。人越是放鬆,越是容易暴露出自己的真性情。而所謂夫妻,就是那個和你同床共枕的人。夫妻之間的睡覺姿勢,可以反映彼此的性格和感情。往下看,看說得準不準。   搭肩扒背式   這種睡姿一般是新婚夫妻。   兩人白天黏在一起還不夠,到了晚上也要...

有沒有人可以 一輩子活的像少女? 我想如果有, 那就是陳意涵的樣子。     喜歡笑的姑娘 是永遠不會老的     前幾天,陳意涵迎來了自己35歲的生日。她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是她人生的第一場全馬。   上海全程馬拉松     ...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