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比利時的手工皮件品牌Delvaux,始終是精品圈裡一個獨特的存在,它頂著比利時皇家御用的名號,彰顯精緻得無可挑剔的皮革技藝,然而自1829年創立以來,卻又刻意維持低調內斂的作風,即使歲月更迭,依然不減其奢華。如今這個百年老牌飄洋過海低調登陸台灣,優雅地向我們展現它的大家風範,本刊特地親訪Delvaux藝術總監Christina Zeller,為我們揭開186年奢華傳承的神祕面紗。
【撰文/吳國瑋;文編/蘇子惠;設計/江宜珎;圖片/Delvaux】
明周(以下簡稱MW):加入Delvaux之前,您對這個品牌有什麼印象?
Christina Zeller(以下簡稱CZ):我很早就知道Delvaux這個品牌了,畢竟在奢侈品市場,Delvaux擁有深厚的歷史傳承。不過我得說Delvaux雖然有它的名聲,卻太過保守,只著重功能性而缺乏設計感和新意,不夠吸引人。
MW:2011年您正式加入Delvaux,當時面對這個已經有182年歷史的品牌,您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延續傳統抑或大舉改造?
CZ:雖然我身為創意總監,但尊重品牌DNA仍然是必要的。我用比較現代感和年輕化的設計手法,重新詮釋品牌強調的手工、經典和低調奢華。如果傳統有其優點,推翻是沒有必要的。
1961年,賈桂琳甘迺迪和她的Delvaux。
MW:您過去曾經任職於幾個時裝精品品牌,這些經歷對於您有什麼影響?
CZ:Karl Lagerfeld對我影響很大,他是我的導師,教導我無論如何都要保持自由的心志,別害怕違背傳統,要勇於嘗試,創意必定能從中浮現。Christian Lacroix是我另一個良師,他對於材質、配色和手工這三個方面近乎挑剔的要求與堅持,雖然當時一度令人有些抓狂,但卻對我今日在Delvaux的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啟發,所謂的品質就是這樣產生的。
MW:相較於其他以配件起家的百年老牌,Delvaux有什麼獨到的特色?
CZ:Delvaux的歷史遠較Loewe、Goyard等也以配件起家的精品品牌悠久;另一方面,從1829年起創辦品牌的Delvaux家族,1933年被轉售予Schwennicke家族,2011年起接手的是利豐馮氏家族,Delvaux近兩百年來始終掌握在家族而非企業財團的手中,這讓我們得以不受例如財報、專業經理人調任的策略變動等繁雜外力所影響,始終能保有創作的獨立性和延續性。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經過了186個年頭,Delvaux仍然保有創立之時的精湛和態度。
MW:Delvaux旗下許多包款都帶有濃厚的建築感線條,講究理性方整的輪廓,這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CZ:這是由於我們首任包款設計師Paule Goethals也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師,他總是將建築的概念和線條融入包款設計中,例如我們最經典的Brillant、Madame、Tempête三個包款,都是以方正的建築感輪廓著稱,也延伸出品牌其他系列的樣式。
(左圖)前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和王后寶拉,王后手挽Delvaux在1959年特別為她婚禮訂製的禮物Mon Grand Bonheur手提包。(右圖)1970年的包款大玩異材質拼接設計。
MW:講求成本控制的年代,許多精品品牌都將生產線移往製作成本相對低廉的區域,Delvaux的包包目前全數都仍在布魯塞爾工坊製作嗎?
CZ:我們向來只在乎品質,生產成本從來不在考量之中,因此我們不可能為了任何原因遷移這間運作百年、品質精湛的工坊。目前除了布魯塞爾,也計畫在法國開設另一處手工坊,而選在法國的原因,是由於這裡能確保我們對於品質和手工的嚴格要求。
MW:您想像中使用Delvaux的女性會是什麼模樣?性格如何?
CZ:我想像中的Delvaux女性總是非常優雅成熟,清楚自己的品味,擁有強烈的主見卻不強勢,行事低調內斂並且偏好簡單的生活方式。
MW:流行趨勢變動得越來越快速的年代,Delvaux採取何種因應策略?
CZ:市面上有太多的品牌,它們以瘋狂的速度持續推出不同季別的新品,這會不會反而造成品牌定位的失焦呢?我從不把Delvaux定位成流行品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我們沒有時裝系列,我所塑造的是永恆傳承的經典,一種專注於手工的奢華價值,不斷變換的流行趨勢並不在我們關心的範疇。
流行樂壇天后蕾哈娜也是Delvaux的大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