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來看看幾個句子吧~

『這麼晚了怎麼還不回家』跟『這麼晚了,回家要注意安全』
『天氣冷你還不穿衣服』跟『天氣冷要注意保暖』
『不吃飯你會餓死』跟『吃飽飯才有力氣』

上面的幾句話都是關心的方法,而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90%的關心都錯了!!真正的關心是「重視對方的感受」,三個句子看懂一切!

其實就我的觀察,大家好像都喜歡“說”第一種,然後“聽”第二種。有時候很多人都會很納悶為什麼我明明就是好意關心,為什麼卻搞得對方不爽,而自己也不開心。

檢視一下自己說的話,如果都是前述的用法,相信你會發現都是帶有否定用字的句子,至少都有個“不”,也許是我們教育的原因,我們很習慣用著否定的用語,而當對方感覺到被否定的時候,當然來不及感受到你的關心就跟你翻臉了,你也一定會因為覺得好心被雷親而生氣吧。

這樣的情況,就是“心理遊戲”其中一個遊戲叫做『 I'm Only Trying to Help You』,也就是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拯救者的位子,關心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只是想告訴那個人『你需要我!』『你不能沒有我!』『我是可以幫你的人!』,這時候你真正的想法才不是關心,而是表現你的優越感而已。當對方反彈的時候你還可以大聲的說『我只是出自於好心』『我只是關心你』,從一個拯救者直接變成受害者...讓別人既無奈你又很生氣,這是何苦呢?

這個情況常常發生,總覺得一個單純的關心卻演變成爭吵或是不快,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偏離了”關心“,而把重點放在我們關心對方後,對方的回饋並不如我們所預期。如果了解真正的目的是關心而不是回應後,你就能夠從關心的角度說出真正具有關懷力量的句子了,而不是試圖質疑或否定對方甚至用好意包裝你的控制,鬧得兩邊都不開心了。

『真正的關心是重視對方的感受,而不是要對方重視你的感受』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忘形沒有得意》;《張忘形》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靠北老婆》上發文,吸引很多網友留言,但沒有人站在原PO那邊。原PO說她未婚,和爸媽、弟弟、弟媳同住,弟媳曾在禮服店當小姐。她說,弟弟結婚時,雖然不用給聘金,但弟弟出了喜餅和婚紗的費用。婚後弟弟變買金飾貼補家用,她嗆弟媳憑什麼靠北?她媽媽打過弟媳,雖然是媽媽不對,但她還是嗆弟媳慿什麼...

Dcard 原文:月老先生辦事效率很好但是⋯前陣子休了一段長假於是去了大稻埕放鬆自己也因為單身了一段時間而且聽說霞海城隍廟很靈驗就不妨去請月老牽個紅線拜完之後也沒有多想什麼單純覺得是拜個心安平安四天過後一早去學校上課電腦打開不免俗的登入Facebook看見一則新的交友邀請細看是很久沒聯絡的老同學沒...

我是由姑姑一手帶大的,爸媽離婚後奶奶將我送到了姑姑家,從此我便改了口叫她媽媽。姑媽性格柔軟,可姑父性格暴躁,他對我的到來表現得十分的反感。可是奶奶也無力照顧我,我只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勉強讀了高中後我就輟學了,然後找了一份工作在餐館當服務員。在我十八歲這年,我爸爸便停止了給姑媽送我的撫養費。當...

前陣子去了加拿大一趟,隻身跟著當地的旅行團上山一日遊,在飄著細雪的小鎮上我簡直樂壞了,相機腳架一伸,別人都往溫暖的室內躲,我一個人急急忙忙往戶外衝,各位也知道,GQ每週文章的專欄配圖真是讓人腸枯思竭,都讓我從一個內斂低調的女孩兒逐漸成為一個自拍魔人了...(真愛牽拖)總之,就在我瘋狂在雪地裡擠眉弄眼...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