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對生命課題要趁早!美國幼兒要上「死亡教育」課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們會下意識地在孩子面前閉口不談,想把災難、恐怖、黑暗等隔離在孩子的世界之外,避免他受傷害。其實,最好的保護,是家人親口告訴孩子壞消息,並教他如何直面現實。美國家長便是如此,他們會讓孩子從小接受正確的死亡教育,讓孩子毫無陰影地正確對待生死,通過實現更有意義的事來提升生命質量。

 

美國很多家庭都養寵物,寵物去世是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碰到的「壞消息」。家長會直接告訴孩子:它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我們可以用很多方式來紀念它,比如,給它辦一個葬禮,收藏寵物最愛的物品,給它保留家中的位置等。孩子有時會忘記寵物已經去世,還會問起「它怎麼還不回來」時,美國家長會很堅定地告訴孩子:「去世了,就是永遠不會再回來了」,讓孩子明確知道「死亡」是怎麼一回事,讓他去承受整個過程:從痛苦、不敢相信、慢慢接受到尋找和恢復新的快樂。

 

美國幼兒園和中小學,有專門的「死亡教育」課。老師根據生活中的事例,如幼兒園飼養的小動物死亡、班裡一個同學生病去世等,來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死亡:老師會讓孩子坐在自己的周圍,簡單明了地告訴孩子壞消息,毫不含糊地解釋:死亡,就是永遠不會回來,不管我們多麼傷痛,也改變不了這件事。老師會帶孩子通過各種方式來紀念,有時還會安排一個特殊的時間,把大家聚在一起,回憶曾經的點滴,讓孩子在此過程中學會忘卻與珍藏。

 

此外,學校還會邀請專業殯葬人員或重症室護士給孩子上一堂別具一格的「死亡課」。「特邀專家」們會和孩子討論人死時的真實情景,並讓孩子們模擬親人遭遇車禍等死亡的各種情況,讓他們體驗突然成為孤兒的淒涼、教他們應對悲痛情感:誠實地接受「壞消息」,釋放自己的情緒,提高抗挫折能力,樹立健康的人生態度。在此過程中,孩子會產生對待死亡的真實情感。

 

中國家長多會擔心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打擊,無法承受,但美國家長認為,這是他們必要的成長過程,如果某件事情,比如父母離婚,親人去世,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打擊,但那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實,既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那他就有責任和必要去積極地承擔與面對,迅速成長,而不是一蹶不振。

 

當然,在此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必不可少。學校和家庭會保持溝通,確保孩子的情緒能得到特別與及時的照顧。家長會跟孩子一起悲痛,告訴孩子,死亡是難以避免的事情,悲傷是很正常的表現,但生活中還擁有更多的東西,我們要感恩並珍惜,然後繼續前行。

 

小編:生命教育對孩子真的很重要!小編身邊有朋友到了大學遇到寵物過世完全不能接受,受了很大影響!從小教,對孩子更好!

文章來源

咖啡對奶精說: 「是妳破壞了我的純粹,妳的出現使我混濁」 奶精默默不語‧‧‧ 咖啡又說:「但是我己經習慣妳的存在, 沒有妳,我會感到無味」 奶精笑了!! 愛是一種感覺, 即使痛苦也會覺得幸福; 愛是一種體會, ...

一位深具智慧的父親,為了要考驗三個兒子的聰明才智,苦心設計,想出了一道考題。父親交給三個兒子每人一百塊錢,要他們用這一百塊錢,去買他們所能想到的任何東西,再將買回來的東西,設法裝滿一個佔地超過一百坪的巨大倉庫。大兒子想了許久,決定將那一百塊錢全部去買最便宜的稻草。結果,稻草運回來之後,連倉庫的一半...

有一個乞丐,他的整個右手臂斷了,樣子挺可憐,誰見了都會施捨。有一天,他來到一個農戶人家行乞,女主人叫他先將門前的一堆磚搬到院子後。乞丐生氣地對女主人說:「你明明看到我只有一隻手,卻讓我搬磚頭,這不是存心捉弄人嗎?」沒想到女主人自己蹲下來,故意用一隻手搬起磚頭,來回走了一趟,然後對乞丐說:「我一隻手...

朋友的公司請情緒管理專家來做在職訓練,專家要每一個員工畫上一個「無生命的東西」,來形容別人眼中的自己。各種奇形怪狀的圖畫,像山啊,石頭啊,影印機啊紛紛出籠,同事們互相欣賞彼此幼稚的圖畫,笑得很開心,只有一位同事的畫,讓大家笑不出來,陷入一種沉默的尷尬中:他畫的是一個很可愛的心型蛋糕,上面還點著一根蠟...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