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撰文/鄧惠文;攝影/詹朝智;妝髮/Hacker

親愛的,你,和你的簡訊,是有罪的。只有我這樣判決,但不只我瞭解。有一種無言,叫做心知肚明。而獎金,就算了。

羊年新春第一次錄音,共同主持人選擇了高挑戰性的題目:辦公室戀情。孤男寡女在同一個公司談戀愛就已經有點麻煩了,而我們要談的重點卻是已婚者的辦公室戀情。

沒錯,在我們這兒,所謂「文明」的國度,這是犯罪無疑。但因為罪犯眾多,的確值得用開春特別節目來探討啊!兩小時節目中,最大的收穫是從律師那兒學到,另一半如果跟別人以曖昧簡訊往來,視情節輕重,可能可以集簡訊換獎金!

據說,在老公手機中發現:

「想我嗎?」

「不只想你,還很愛你!」

舉凡可以推測兩人之間存在超友誼關係的簡訊,都有可能成為呈堂證供,獲得數萬元不等的獎金。(抱歉,我被更正了,正確和正經的說法應該是:獲判數萬元不等的撫慰金。)

至於,這算什麼罪名?

「精神損害那一類的。」男主持人說。

誒!聽起來不錯,原來我們的法律有被斥為落伍的通姦罪,也有如此細緻的、精神層面的考量?!

走出錄音間,我打電話告訴喜愛蒐查老公手機和臉書的姐妹淘,常聽她說得很嚴重,或許可以集一筆不小的獎金,呃,賠償金。以後喝下午茶她都會請客吧。

她的語氣變得非常振奮,「有!我要換!給我律師電話!」

一聽她這樣說,我突然失去原本開玩笑的興致,變得很擔憂,老公真的做這種事,她心裡有多難受啊!

「誒,真的喔?他真的跟人家那個喔?那妳還好嗎?」

「對啊,可惡至極。精神損害!就是這句沒錯,我以前都不知如何形容我的感受。昨天才又吵架。他就是不覺得有錯!」

我們同仇敵愾地聊了很久,答應幫她約見大律師後,我總要問一下詳細的犯案內容吧!到底是什麼簡訊?

「我逮到他傳臉書簡訊給一個女同事,說:『妳這篇我很有感覺。』就是那女的的臉書貼文啦,我老公意思就是說她寫得很好,他有共鳴!」

「然後呢?」

「然後她回說:『謝謝。有人懂真好。』」

「然後呢?」

「沒有了。」

什麼,就這樣?

對啊。這樣妳就精神損害?損害很大啊!

重複這幾句話很多次之後,我只能幫她去問律師。

大律師望著我半晌,用他磁性、感性、不解但充滿同情的聲音說:「這個不行喔。」

是啊是啊,我也這樣想。但我朋友真的有受到精神損害,她說她都睡不著,想到就哭,工作都不專心呢。

「精神損害是指被事實損害,妳這朋友想法好奇特唷,這麼容易受損害,也太脆弱了?這算是自己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屬於妳們那一專業處理的範圍,不是我這邊的。」

故作瀟灑地跟大律師說拜拜後,我深深瞭解我朋友的孤獨感。什麼自己的問題啊!她是個作家,老公從來沒興趣也沒時間讀她寫的東西,如今竟然去欣賞別的女性寫的臉書日記,每天忠實拜讀,還明言讚美,哪一個女人會說這沒有特別的意義。心情當然會很不好。當然要找他質問。當然要挑明他心裡的鬼祟,他就是對那女的有好感,一定要阻止這種曖昧發展下去啊!

心理醫師聽到這種描述,應該要說『我瞭解妳的感受』,而不是『好奇特的想法』。可是,你我畢竟都承認,法律不能管到這種層次的事。如果這樣就算犯法,也太超過了。

那又為何有通姦罪呢?

有一種默契,在人們生活的地方。什麼樣的不爽算是自己的問題,什麼可以求償,說有道理也不全有道理。我們知道,我們默許。於是我們在愛情中,孤軍奮戰,拼命建立自己的律法。親愛的,你,和你的簡訊,是有罪的。只有我這樣判決,但不只我瞭解。有一種無言,叫做心知肚明。而獎金,就算了。

 

鄧惠文/獎金│美麗佳人Marie Claire

PIC 2.鄧惠文,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心靈成長講師/作家 專業與清新形象兼備, 被喻為「亞洲療癒系新天后」作家, 擅長以文字深入剖析女人在愛情、自我 與工作等面向的掙扎與矛盾, 條理分明並充滿同理心的表達方式, 深獲兩性讀者的認同與喜愛。

 

【原文刊載於《美麗佳人》2015年3月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美麗佳人》官方網站;《美麗佳人》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靠北老公原文:相信大家都有登記結婚的美好記憶,如果有美麗的故事我也希望大家踴躍分享好讓我再去相信愛情,因為我想沒有人比我登記那天更衰了,事情是這樣的⋯(文頗長怨念深,慎入)我們交往6年,在過一年就打算結婚,沒想到這時候來個美麗的意...

你會不會常常無意識地滑著Facebook,卻越看越覺得自己好像腿不夠長、朋友不夠多、生活不夠精彩、衣服不夠漂亮呢?如果有的話,其實也不用太過擔心,你可能只是一個性格較外向的人-和世界上百之分99的人一樣。性格外向的人和性格內向的人在人際關係和對周遭的感知能力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呢?現在有研究顯示,性格內...

第一次去旅行時,只是想要當個有點酷的女生。 沒有那麼依賴男朋友,可以很獨立。 怎知道,這竟變成了一個開端。 之後的每一次,我都去沒有「你」的地方旅行。   那個「你」總是不太一樣, 但在這些老是迷路的過程中,卻漸漸找到了「我」。   這本書寫了貝莉的旅行,但卻不可以作為一本旅遊指...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你   文:貝莉 2011年11月15日,在東京往舊金山的方向,理當有點睏,偏又想說些什麼,尤其是當看到機艙外的風景從滿布夕陽一路飛躍到星光時,不免覺得驚人。那時是我第一次,踏出亞洲,也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那時,我根本沒想到,從此之後,幾乎每年,我都會背起行囊,自己選...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