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緣聚而來,緣散而去,聚散乃人生常態,有緣成為同路人,到站各自奔東西。 

古人送別到十里長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覺得人生處處佈滿驛站,一揮手,便成別離。 

自小,每年分班或畢業典禮都像大禍臨頭。不斷結交的好友又不斷失去。上大學時,老同學寫來信,讀了深有感慨。

他說,回顧同窗三載,前後桌到左右班,再到現在兩個學校、兩個城市,距離越來越遠,而朋友也越來越「老」了,其間的幾句玩笑也成了我們僅有的談笑了。

可不是嗎?相聚的日子太長,很容易變得平淡,正像那歌中唱的:「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卻各奔東西!」 

自分開之後,冷暖自如,久別重逢,似乎有了機會吐無邊的感慨,卻往往不知從何說起,於是只有數句寒暄,加上搜腸刮肚的幾個並不可笑的身邊奇聞軼事。

多年不見的朋友,再見面時,覺得彼此都有一點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雙悲傷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臉的喜悅,有人卻一臉風霜,歲月滄桑都隱隱約約地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人生像划船,一出生,你便上了家庭的這條船,父母兄弟由不得你挑選,長大了,學校又是一條船,同學們相助相幫,朝同一目標努力;畢業好似船靠岸,你有你的理想,他有他的打算,我有我的觀念,儘管友情難捨仍免不了道聲「再見」,以便各自選擇喜歡的其他船,就這樣一直划下去。 

其實,人生的路要每個人自己去走,誰也代替不了誰,正像這「路」字,一半是「足」,意思是要腳踏實地,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各人的走向,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離,有所予,有所求,全在這路上。 

不捨與傷別是始終不能改變的,但是有些是改變了的。隨著年少的遠去,知道'長相憶'比'長相聚'更為可貴,學習不是虛度光陰和情感。這樣,作別之時,沒必要把氣氛裝點得很悲壯,陰晴圓缺,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何必哀哀戚戚,兒女共沾巾?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能夠偶爾話起,而心中依然感到溫存,就是好朋友,再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讓我們瀟灑的揮別,留取彼此的美麗,放在心裡。 


  (圖片:昆凌) 真正愛過的人都知道,談戀愛沒想象中容易,不是兩人情投意合就可以天長地久,就像陳奕迅《愛情轉移》裡有句歌詞唱著:「戀愛不是溫馨的請客吃飯」,愛情的確不單純是一場你來我往的飯局,不能銀貨兩訖,更不能計較公平不公平。愛情不是數學題目,就算心思再細、反覆驗算,也未必能得到圓滿...

人世間最靠譜的情感關係叫做『在一起』,人世界最甜美的愛情動作叫做『擁抱』,人間最動聽的愛情蜜語叫做『枕邊話』。很多人,早上七點就出門,先把孩子送學校,再風塵僕僕趕往單位。結束一天工作後,又歸心似箭。這所有一切並稱為『家的凝聚力』。尤其女人,更是對家眷戀。告別繁忙的工作生活,夫妻同床共枕時,是保鮮愛...

中年是一段比青年要長的里程,是一段真正充實的履歷,是一段值得品位的人生。中年是一種心情,享受經歷後的平靜與平和,深沉與深刻,豁達與成熟;中年是一種情懷,親近生命,走進心靈,關照親人,協調人事;中年是一種涵養,雍容大度,律己容人,海納百川,無欲而剛;中年是一種氣質,優雅大方,瀟灑坦然,於深沉中有一種...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