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不需要愛情
老靈魂的編劇 徐譽庭
徐譽庭
原名徐美娟。東方工專美工科畢業。
曾任劇場編導,屏風表演班與台北故事劇場劇團經理。
資深視影與劇場資深編劇,現任「親愛的劇團」藝術總監。
2012年以《我可能不會愛你》獲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
編劇作品《光陰的故事》、《戰神》、《深情密碼》、《我可能不會愛你》等。
近期作品《妹妹》。
很多女人不滿意自己,我們期待自己是另外一個樣子,卻沒想過跟自己和好,抽空和自己聊聊。
有些人從《我可能不會愛你》認識徐譽庭,有些人從更早《光陰的故事》就知道了她,而對於從來不看偶像劇的另一群人,也許一個偶遇,你會從Ted x Taipei看見「不完美」的徐譽庭。
看見
要從探索開始
為什麼要談探索自我的主題,而不是談大家認為她應該很懂,事實上她老覺得自己並不太懂的愛情。自我的探索起源於徐譽庭的三十歲。三十歲,而立之年,也是她人生第一次面對岔口,她內心明白這是老天爺刻意安排好要給她的考驗。因為就在那一年,徐譽庭首次覺得對生命慌張,害怕這輩子好像即將被定型,她討厭老在同一個地方打轉。
那時,李國修視她為愛將,前途一片大好,她卻決心脫離屏風表演班,面對未來何去何從,還沒有個想法,很多惶恐,不知道定位,只是想找找看,她笑著說她應該與生而來有著老靈魂的慧根吧!
她開始想知道自己是誰,索性放掉所有,先回家好好閉關。美工科出身的她,重新拿起畫筆,畫了許多自畫像。說是自畫像,她卻刻意不畫自己的全身,也不畫自己的臉。她專心畫下自己的手,左手,右手,一筆一畫,描自己的腿,繪自己的嘴,從鏡子裡仔仔細細觀照自己。她想應該要重新看到自己每一個小地方,然後才能從這些支解的細節中,找回那個已經散去或遺失的自己。藉由這些,她渴望看見完整。她說,我總是期待自己是另外一個樣子,卻從來沒有真正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
諦聽
訓練感受的敏銳
徐譽庭說自己當年才真是愛漂亮的人,她說:「從小貪圖虛榮,存了錢,總是想買漂亮衣服穿。就是很想從外貌上改變自己,討厭自己長這麼高大,在學校讀書,很容易被老師看見,也因此經常被點到名。」她用盡辦法想隱藏起來,最好能夠消失在人群中,不讓別人容易接近她,她才能大口喘氣和呼吸。她苦笑著說以前的她,其實有點小自閉,不懂得如何和人相處,總是想反抗。
有一段時間,父母常吵架,她會在進家門之前,從大老遠就先嗅出家中的味道:「今天有點火藥味,還是在安全範圍?煙硝味濃,兩方火力強大,還是敵我相安免戰?」她掂著腳尖,低躬著背,得要仔細聽分明。
她說自己渴望親情遠勝過愛情,幾個同母異父的兄姐,如今重聚一起,過去生命裡,最重要的是母親,沒有任何可以阻擋母親對自己的需要,不管何時,一定飛奔而去。
看見自己
不會成為絆腳石
靈感從哪裡來?徐譽庭相信能量,而且要在生活中尋找,成長過程習慣寂寞,她說自己很善於獨處,每天總要有個安靜的時刻,能夠和自己對上話。她說不喜歡貪圖安逸,覺得人就應該勇於嘗試,要做讓自己感到害怕的事,而不是只走在安全的路上。
對日子感到空虛她就閱讀,喜歡看張愛玲,一次次感受文字的空間與感動。覺得自己離天真有點距離時,會轉身再看看《未央歌》。徐譽庭把生命裡的見聞,一一編寫入戲。
她最初很誠實說她不太寫自己,都是寫別人的故事。因為善感的她,對於身邊人事物,總有敏銳的喜惡與看法,她很快發現別人不足的地方,將這些不完美的角色,化身成為她戲裡的人物特寫。
但是,被她取材的原型人物從來都沒有人發現,她終於察覺原來人並不夠自覺,看不出演員犯下的錯誤,出處原來是自己。就像我們在路上被石頭絆了腳,有時跌倒、有時因此停頓,有時還得繞道而行。我們只會怪那顆石頭,沒有人怪自己走路不看路。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82期/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