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高芷瑩.本文特別感謝翁肇嘉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年輕時牙齒都很正常,怎麼30 歲之後,刷牙漸漸感到不舒服呢?翁肇嘉醫師表示在台灣,患有牙周病的人,比例居高不下,民眾也常常因為牙齒出了問題才找上醫師求診,經過診療後才發現,原來是「牙周病」。但到底甚麼是牙周病呢?患上牙周病又該如何防護?就讓醫師來告訴你!
牙周病成因多 你是否也有呢?
翁肇嘉醫師提出會形成牙周病的原因:
- 牙菌斑累積:食物分解時,產生細菌轉變成毒素,進而破壞牙周組織。
- 吸菸時,尼古丁會影響血液供應,降低牙周組織的再生能力。
- 壓力過大,免疫系統降低。
- 全身系統疾病:糖尿病、白血病、愛滋病等等。
- 牙齒咬合問題、導致清潔不易,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產生牙菌斑;若有深咬的患者,更是嚴重。
- 假牙密合度不佳,容易藏垢。
- 懷孕患者,因荷爾蒙改變,容易有妊娠性牙齦炎,加上孕吐,導致胃酸侵蝕牙齒。
- 癲癇患者:食用癲癇藥物-癲能停(Dilantin),會讓牙齦腫大。
- 35歲以上會漸漸有牙周老化、膠原蛋白流失等問題,造成牙周病,此現象35歲以上更是明顯。因此除了外在的破壞,自身的健康也會讓牙齒生病,但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口腔清潔,清潔沒有做好,則會衍生更嚴重的牙周問題。
不只癌症有期數,牙周病也會有
翁肇嘉醫師說明癌症有分期數,其實牙周病也有,牙周病分為三期:初期(牙齦炎)、中期(牙周炎)及後期(重度牙周炎)。想要知道牙周病的期數,可以藉由X光,了解自己的骨頭完整度,雖然在初期時,看不出牙齒的破壞程度,但若是出現牙齦紅腫、流血或是口臭等問題形成牙齦炎,此時就需要向醫師求診,從輕微開始治療,可以避免形成重度牙周炎的狀況。
你知道你的牙齒是第幾期嗎?
初期:照X光,牙齒骨頭還是完整的,尚未被破壞,但牙齦邊緣呈現紅腫、刷牙時會流血、牙齒敏感、牙齦萎縮甚至會有口臭,此期也就是俗稱的「牙齦炎」。
中期:牙齒骨頭已有些微被破壞,而產生凹陷,牙齦萎縮也較明顯、牙根外露、牙周囊袋變深,因此細菌容易藏在裡面,也是俗稱的「牙周炎」。經過治療後,牙周囊袋變淺,便可以減少細菌藏匿。
後期:骨頭破壞已非常嚴重,不僅牙齦鬆動,牙縫也會變大,牙周囊袋變得更深,會發炎,甚至紅腫化膿,還會影響咀嚼功能,此時已是「重度牙周炎」。治療時若過於嚴重,則需要拔牙處理。
牙周治療 還你一口好牙
牙周治療可以分為四種:基本治療、手術治療、維護治療以及贗護復健治療。
基本治療:潔牙(刷牙加上牙線)、牙結石清除,也就是俗稱的洗牙、牙根整平術、牙菌斑顯示劑。
手術治療:牙周翻開手術以及牙周再生術(補骨)。
維護治療:於牙周病治療後,3~6個月的照護治療,回診讓醫師後續觀察復原狀況。
贗護復健治療:因牙周病造成缺牙時,需要戴假牙,或是因蛀牙而需要戴上牙套。
潔牙新觀念:飯後潔牙才是重要
正確的潔牙觀念,應於吃完食物後再做清潔,三餐飯後的清潔其實才是最正確,也是最能讓口腔乾淨的基本法則。另外可以購買含氯漱口水,清除牙齒細菌;在牙刷的選擇上則是小型的且刷毛軟硬適中,而牙尖刷用於清除牙縫及配戴假牙時較難清除到的小地方。最後,現在也有沖牙機可以做為居家使用,幫助牙齒的清潔。翁肇嘉醫師建議,口腔清潔的重要性不可小覷,若有一點的清潔不當,長期累積也會變成大病,因此確實做到潔牙工作,讓你擁有一口好牙,也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醫師小檔案
翁肇嘉醫師
現任:印象牙醫診所
學經歷:北臺灣牙醫植體醫學會第七屆理事長、美國紐約大學植牙暨全口重建訓練、多倫多大學牙醫學訓練、國際植牙專科醫師學會ICOI最高院士、臺灣牙醫植體醫學會TAID常務理事‧專科醫師甄審委員、臺灣美容植牙醫學會常務理事及專科醫師甄審委員、瑞典Nobel Biocare, Branemark植牙講師、加拿大皇家牙醫學院牙醫執照、臺北醫學大學牙科校友總會常務理事、世界臨床雷射醫學會WCLI專科醫師、亞太雷射教育學院APLI專科醫師、德國Dentaurum矯正訓練、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臨床講師、印象牙醫診所院長
專長:植牙暨牙周治療
※ 更多本期雜誌精彩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http://www.dr-beauty.net
【歡迎按讚加入《www.facebook.com/drbeauty.magazine》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