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科學實驗是這樣的:
剛開始,有五隻猴子被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的灑水裝置,猴子若想拿香蕉,馬上就有水噴出來,使五隻猴子變成落湯猴。
猴子們全都嘗試過拿香蕉的後果,達成一個共識:只要其中有一隻拿香蕉,全部的猴子都會遭殃。
實驗人員慢慢把猴子換掉。新猴子A加入後,馬上想要拿香蕉,其他四隻吃過虧的舊猴子就把牠痛扁了一頓,新猴子心有不甘,試了幾次,被打得滿頭包,於是這群猴子,並沒有嘗到水災之苦。
又有新猴子B加入,換走一隻舊猴子;B看到香蕉,猴急得想拿,結果也被其他四隻猴子扁了一頓,A還特別用力地揍牠出氣呢!
後來每隻曾被水噴過的舊猴子都被換掉了,但還是沒有人敢動那串香蕉。猴子群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想拿香蕉就會被打得鼻青眼腫。
這個故事,說明的是「傳統」的由來。
我們和猴子一樣都是「靈長類」,或許比牠們聰明,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動不動祭出傳統的人,往往從來不曾弄清楚「傳統」,為什麼傳統?
莫名其妙受了苦的人,一旦看到新的「叛逆者」出現,反而會整人整得更兇。老兵欺新兵、多年媳婦熬成婆,都是這種心態的變奏曲。
人類的文明進化其實不是建立在傳統上,而是建立在傳統與反傳統不斷蛻變的交替上。「反傳統」經過一番時日後,形成新的傳統,然後,又有一批人出來推翻它。
還好,人不是全像實驗中沒被水噴過、只被扁過的新猴子一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制止後來加入的猴子,否則我們現在可能還停留在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時代。
好奇心加上創造力,使文明向前走。企管作家 Jack Mingo 就曾指出:「我們所酷愛的許多產品,都是靠直覺、猜測和幻想做出來的。它們的發明人,不但特立獨行,甚至根本瘋瘋癲癲、胡言亂語。這是因為要創造全新的東西,的確需要全然不同的眼光。」
全然不同的眼光,就是好奇心。
然而,觀念上的傳統,比科技上的傳統更不容易更新。
「不孝有三,無後(兒子)為大」──在農業社會,男丁是勞動力的主要來源,因而這樣的話形成一種觀念上的傳統,到了這樣的時代,我們還是處處聽到同樣的話。
「婚姻是個適合每個人的制度嗎?」有個女性在和朋友聊天時,提出這樣的質疑,馬上被大家唇槍舌劍地痛K了一頓。反對最烈的是年逾三十五才決心結婚的人,她說:妳再老一點就知道了。相信很多單身女子也有在安慰婚姻受害者後,反被他們「催婚」的經驗。
我們常用「傳統」的制度來要求「新來的人」,並未思索傳統是否適合每個時代、每個人。
但如果你是個婚姻受害者,就斷定每個人結婚都一定會像拿香蕉被噴水的猴子,那麼你和那些舊猴子也沒兩樣。
一個真正的樂觀者,必然是一個會思索何謂傳統、何謂未來的人,總是以好奇心看待一切新鮮和陳舊的事物。
曾經為歷史創造新頁的人,靠的都是不願全然把自己送給傳統的好奇心。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我沒有特別的天分,只是好奇心十分強烈而已。」
好奇心,是一種研究事物根源的興趣和衝動,也是改變一成不變生活的新動力。
對不起,失去的就再也不可能回來,我有我的高傲
1、 她的那個他有了新歡 但她還是沒有把他封鎖甚至還加了他的新歡 每天看著他們的情侶網名情侶個性簽名 心裡已經麻木了 後來她發現他的情侶網名改掉了那個男的又回頭來追她 她直接封鎖了他,淡淡微笑 對不起,失去的就再也不可能回來,我有我的高傲 2、 她認識他不過是網絡上的是...
有一種愛戀,明知是煎熬,卻又躱不開....
遇見了,就別錯過,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緣分,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遇, 緣分要靠追尋, 機遇要靠創造, 錯過了一場緣分致使傷心一生, 錯過了一個機遇致使痛失一生。 前者是苦澀的, 後者是悔恨的, 為了不再有苦澀的回憶和悔恨的傷痕, 有些緣分是注定要失去的, 朋友,記住: 遇見了,就別錯過...
一個糟糠之妻的血淚獨白~句句戳心,女人看了都心疼!
那天你跟我說:「我們離婚吧?」 “我們離婚吧。”當你對我說出這句話時,彷彿晴天霹靂,我震驚了!心痛、絕望在心裡盤旋,除了痛哭,還是痛哭。 結婚十八年來,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家裡面,去掉婚前的任性浮躁膽小嬌氣,整天圍著你和孩子們轉,心無旁騖地苦心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廚房是我八小 ...
多少人以友情的名義,愛著一個人...
多少人以友情的名義,愛著一個人。 多少人以友情的名義,拒絕一個人。 多少人不敢說出來,害怕說出來後連現在這樣都不可以了。 多少人喜歡一個人,只是告訴了她讓她知道,而後轉身離去,再也不提。 多少人喜歡一個人,卻是始終都沒有告訴她。 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在分離。 多少人走著,卻好似困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