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幸福”致歉,你是否也理解錯了“幸福”

  1988年4月,霍華德金森24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一萬份問卷。問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還有五個選項: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五千二百餘張有效問卷。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來,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地調查分析。他發現,這121人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事業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有的是賣菜的農民,有的是公司裡的小職員,還有的甚至是領取救濟金的流浪漢。這些職業平凡生涯黯淡的人,為什麼也會擁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金森發現,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性格迥然,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淡自守,安貧樂道,很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

  這樣的調查結果讓霍華德金森很受啟發。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論文總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過修煉內心、減少慾望來獲得幸福。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通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

  他的導師看了他的論文後,十分欣賞,批了一個大大的“優”!

  畢業後,霍華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霍華德金森也由當年的意氣青年成長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2009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

向“幸福”致歉,你是否也理解錯了“幸福”

  他把那121人的聯繫方式又找了出來,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反饋回來了。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調查表。這些年來,這69人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有的已經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於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的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

  看著這樣的調查結果,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連數日,霍華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

  兩週後,霍華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霍華德金森詳細敘述了這兩次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論文結尾,他總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華盛頓郵報》一天之內六次加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霍華德金森一臉愧疚:20多年前,我太過年輕,誤解了“幸福”的真正內涵。而且,我還把這種不正確的幸福觀傳達給了我的許多學生。在此,我真誠地向我的這些學生致歉,向“幸福”致歉!(文章來源:新浪博客,文/朱國勇)

1. 你不問,我不說,這就是距離;你問了,我不說,這就是隔閡;你問了,我說了,這就是信任;你不問,我說了,這就是依賴。 2. 走不進的世界就不要硬擠了,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何必呢? 3. 有時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發現自己所在乎的事是那麼可笑。 4. 誰不虛偽,誰不善變,誰都不是誰的誰。又...

25萬元年薪的女人,回家需要洗衣服,做飯,伺候老公哄孩子,看婆婆和老公的臉色。   25萬元年薪的女人,回家家務變少了,不挨罵了。   36萬元年薪的女人,回家不用接送小孩上學了。   50-60萬元年薪的女人,回家不用做家務,有人帶孩子,婆婆不敢動她了。  ...

1. 華志餘說過:女人記住了,選男人沒別的,就是選疼你的!不管他再有錢,再有才華,再帥,再有口才,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再孝順,再大愛助人,要是不疼你,一點屁用都沒有!!     2. 心理醫生給女人的忠告“無論你有多喜歡對方,愛情裡的主動必須是男人。如果這個男人不主動...

什麼是暖男呢?大致是外表看上去陽光,體貼溫柔,你的想法和需求盡在對方的掌握之中,只許稍微的流露出情緒,他立刻能作出回應這樣的吧!暖男比經濟適用男更懂得如何去討好女人,似乎更受到女人的青睞。      (圖片來源:偶像劇《16個夏天》)     &nb...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