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個妻子要過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請吃頓飯。她希望得到一顆鑽戒。

  「今年我過生日,你送我一顆鑽戒好不好?」她對丈夫說。

  「什麼?」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沒意思嘛,一下子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鑽戒,可以做個紀念。」

  「鑽戒,什麼時候都可以買。送你花、請你吃飯,多有情調!」

  「可是我要鑽戒,人家都有鑽戒,我就沒有,就我賤、沒人愛……」結果,兩個人因為生日禮物,居然吵起來了,吵得甚至要離婚。

  更妙的是,大吵完,兩個人都糊塗了,彼此問:「我們是為什麼吵架啊?」

  「我忘了!」太太說。

  「我也忘了。」丈夫搔搔頭,笑了起來:

  「啊!對了!是為了你要顆鑽戒。」

 

一個老婆的頂級智慧,轉發千萬……

(圖片來源:電影《遺忘》)

 

 再說個相似的故事:

  有個太太,想要顆鑽戒當生日禮物。但是她沒直說,卻講:「親愛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禮物了,好不好?」

  「為什麼?」丈夫詫異地問,「我當然要送。」

  「明年也不要送了。」

  丈夫眼睛睜得更大了。

  「把錢存起來,存多一點,存到後年。」太太不好意思地小聲說,「我希望你給我買一顆小鑽戒……」

  「噢!」丈夫說。

  結果,你們猜怎麼樣?

  生日那天,她還是得到了禮物——得到了一顆鑽戒

  我們比較前面可以知道第一例中的妻子太不會說話,她一開始就否定了以前的生日禮物,傷了丈夫的心。

  接著她又用別人丈夫送鑽戒的事,傷了丈夫的自尊。

  最後,她居然否定了夫妻的感情。

  何況,這樣硬討的禮物,就算拿到,又有什麼意思?她丈夫的感覺也不好啊!

  至於第二例,那太太就聰明多了。她雖然要鑽戒,卻反著來,先說不要禮物,最後才把目標說出。

  因為她說後年才盼有個鑽戒,丈夫提前,今年就給她一份驚喜,無論太太或丈夫,感覺都好極了,不是「雙贏的溝通」嗎?

 【點評】

  如果有好的意見卻不被人接受或採納,那麼就得想法說服對方。而說服力產生的最大要素,就是要因人而異去使用說服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因人而選擇適宜的說詞。如果不管對方是誰,都用同一種方法去說服,就很難順利達成目標。因為對某些人只要解說大意即可,而對某些人就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要想說服人就必須巧妙妥善地運用各種言法才行。要能適當地因人而選擇說服的方法,自己也必須具備知識和體驗。所以為了能具備這種說服的才能,身為一個領導者,就得體會各種經驗,以增加自己的見識。

  身為領導者,一定要掌握批評的藝術,當面指責下級的錯誤,往往只會招來對方頑強的抵抗情緒,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

文章來源

----------------------------------靠北老公原文:相信大家都有登記結婚的美好記憶,如果有美麗的故事我也希望大家踴躍分享好讓我再去相信愛情,因為我想沒有人比我登記那天更衰了,事情是這樣的⋯(文頗長怨念深,慎入)我們交往6年,在過一年就打算結婚,沒想到這時候來個美麗的意...

你會不會常常無意識地滑著Facebook,卻越看越覺得自己好像腿不夠長、朋友不夠多、生活不夠精彩、衣服不夠漂亮呢?如果有的話,其實也不用太過擔心,你可能只是一個性格較外向的人-和世界上百之分99的人一樣。性格外向的人和性格內向的人在人際關係和對周遭的感知能力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呢?現在有研究顯示,性格內...

第一次去旅行時,只是想要當個有點酷的女生。 沒有那麼依賴男朋友,可以很獨立。 怎知道,這竟變成了一個開端。 之後的每一次,我都去沒有「你」的地方旅行。   那個「你」總是不太一樣, 但在這些老是迷路的過程中,卻漸漸找到了「我」。   這本書寫了貝莉的旅行,但卻不可以作為一本旅遊指...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你   文:貝莉 2011年11月15日,在東京往舊金山的方向,理當有點睏,偏又想說些什麼,尤其是當看到機艙外的風景從滿布夕陽一路飛躍到星光時,不免覺得驚人。那時是我第一次,踏出亞洲,也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那時,我根本沒想到,從此之後,幾乎每年,我都會背起行囊,自己選...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