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畢業20年後,一幫初中同學重聚。隔著20年的分別,當年那些青衫少年都已經年近不惑。觥籌交錯中,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回憶當年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說著說著,不知道話題怎麼就說到畢業前的聚會上各自慷慨激昂的理想,開始有人盤點究竟都有誰實現了夢想。


最先感慨的是身為某縣團委書記的班長,班長說他那時候憧憬自己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然而,因為做縣長的父親執意讓他從政,他便順從了父親;當年夢想著將來從事醫生工作、救死扶傷的一名同學對自己現在經營的醫療器械公司雖然還算滿意,但仍舊為自己沒能實現當年的夢想遺憾,他慨嘆:“沒辦法,做醫生要熬多少年才能出頭啊,我現在這個職業畢竟來錢快,賺的也多......”似乎每個人都很風光,但每個人又都承受著遠離夢想的無奈和遺憾。


接下來,一些事業平平、甚至命運淒涼的同學開始慨嘆各自命運的不濟,但每個人都說出了許多阻止自己實現夢想的困難......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當年初中畢業前因為一場意外災難受傷而輟學的“小作家”身上,同學們都關注的詢問小作家現在從事什麼職業。小作家從皮包中取出一摞書,分發給在場的每一個人,邊分發著邊說:“我前年加入的省作家協會,這是我出版的第7本書,大家多指點.... ..”人們開始翻看小作家的書,紛紛感嘆,羨慕小作家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接下來,人們紛紛詢問小作家是怎樣實現自己的作家夢的。小作家沒有說什麼,拿起筆,在送給同學們書的扉頁上寫著同樣的一句贈言:“藉口多的人離夢想最遠”。


很多人在沒能抵擋生命最初的夢想時,總是為自己尋找著藉口:孝心、金錢、困難、災難......其實,對於真正看重夢想、追逐夢想的路上永遠沒有藉口。

 



一個人付出的愛是不是成熟,從他最原始的動機與表達得到驗證。如果是基於需要〈例如:因為我孤單、寂寞,所以我需要你陪我與安慰〉,那麼他所說的愛其實不是真愛,而是一種條件的需索卻假冒愛的名義,這假愛的鑑別非常容易,就是當他的需求已得到滿足(例如:因為你的陪伴安慰,他已不再感到寂寞),便會對你的存在覺得多餘...

四名香港毒販在深圳行刑,其中一名死囚被押上囚車時,回頭向送行的妻子大叫 :『老婆,我好愛妳,妳有沒有聽到?』記者說......刑場這一幕令人心酸。只覺得一切都太遲了。一個半生為非作歹的江湖中人,也許從未對妻子說過『我愛妳!』他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數不會多,女人無數,那麼肉麻的說話,他不會講,直至即將永訣...

很早以前就聽過人家說:不幸福婚姻有很多種,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種。哪一種?? 是積極的「互敬互愛」或消極的「互相容忍」,這些老生常談嗎??這些形容顯然都不是那麼強而有力,每種形容也不能放諸四海皆準的來描述那種幸福的理由。最近,我的一位女友提供了一個比較具有說服力的說法。她是一位未滿三十歲的美麗女子,在事...

每個人最想改變的是生活,最不想改變的是自己。我們總是願意投注更多的熱情與時間去做喜歡做的事,卻對感覺壓力與無趣的事,採取能拖就拖的策略。人的習慣也一樣,事情的發生若是在經驗值內,你會覺得那是對的,變成了一種真理;一旦事情發生是在習慣之外時,就會半信半疑,甚至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同樣的一件事,卻有可能...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