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本書上說我們要學會平衡利用時間,要學會過生活而不是趕生活,要注意好工作和生活的分配。書中說到,香港中文大學有位教授喜歡花費極少的時間處理工作上的事務,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其他事情上。
比如去面壁,冥想,傾聽自己的聲音,總之就是去做一切和賺錢沒相關的事情。
我覺得有點奇特。
從小到大我們就在被教導,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和工作,學習無關的事情少做,可現在一個頗有名氣的教授卻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可以花大量的時間在無關的事情上,花有限的時間處理工作。
這在我們看來,本末倒置了吧?
可仔細一想,教授的這種做法確實能事半功倍,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了解自己才能快狠準的付諸行動,少走或不走彎路。
今天不討論那種生活方式更好,但就從這個現象引申開來,說到感情,這個觀點也同樣適用。
在兩人交往過程中難免會有矛盾衝突,一般來說,小矛盾小鬧一場,大矛盾就大鬧一場,這是我們傳統的認知。可這事如果運用到前述的觀點,就應該是小矛盾大鬧一場,大矛盾小鬧一場,這才是更好的態度。我仔細想了想,好像後者的觀點確實更有可行性。
如果矛盾已經很大,矛盾當事人不能心平氣和坐下來化解矛盾,反而還要揪着這個大鬧一場,那這感情還要不要繼續?
舉兩個例子。
之前在微博上有一對挺火的情侶,女方就是屬於在小事上很作的人。
有個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雙十一秒殺的時候,女方讓男方盯着購物車,好搶到秒殺,可就在時間指向零點的時候,網絡卡了,導致所有秒殺都沒搶到,於是女方生氣了。
她說為什麼別人能搶到,他就搶不到,他平時玩遊戲的時候網絡不卡,怎麼一到買東西的時候網絡就卡了呢?
她大鬧一場,甚至動起了手。
後來這件事情怎麼化解的不清楚。但我知道最後,兩人是和好了。
所以說,在小事上大鬧一場是不怎麼會動搖感情的,只要不過分,就權當是日常調劑。
再舉個大矛盾小鬧一場的例子。
小南和前面那個例子的女主一樣,也是個在小事上很作的女人,據統計,在她和男友交往期間的聊天記錄里,「分手」兩個字出現了將近有200次。
每次面對她的作,男友煩歸煩,可在不涉及原則的情況下,能忍也就忍了。
直到兩人交往兩年後,小南的男友偶然有了一個出國交換的機會,為期一年。他覺得以小南的個性,知道這事肯定是大發脾氣,剛好那會他們在冷戰,他就沒把這件事告訴她。
可消息傳得挺快,沒過幾天,她就知道了。她知道之後,先是氣他瞞着她,大鬧一場。他看着她鬧,心想果然和他預想的一樣。可她鬧過之後,卻告訴男友:你去吧,我在國內等你。
這完全出乎男友的意料,他原以為小南會逼着他在愛情和事業之間選擇一個,沒想到她竟如此懂事。
她做出決定之後,還是生氣,可男友卻是滿滿的感動。最後,在他出國前,他們先舉行了訂婚儀式。
其實我一直覺得遇事就鬧,遇大事就大鬧是很不明智的。 鬧只能發泄情緒,並不能解決問題。像小南這樣,事事分明,對隱瞞的小事大鬧,對關乎前途的大事保持冷靜,不僅讓男人覺得 她聰明懂事,更讓男人對她以往只會作的形象改觀。
這是個聰明的女人該有的做法。
發現了嗎? 發脾氣也是一門學問。發好了,是增進感情,但一個不小心也能導致感情破滅。
小矛盾涉及的一般都是習慣問題,發個大脾氣,只是讓對方記住了你的脾性,只要不過分,就無關痛癢,甚至有益無害。大矛盾基本就涉及原則,兩個三觀都已成熟的成年人,各有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互相是無法說服彼此的,這時候干吵干鬧解決不了問題,只得兩個人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在各自的價值觀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讓雙方都有台階可下。
很多感情問題其實就是有時候太小題大做,有時候又太大事化小而產生的。要在 小事上上綱上線,在大事上深明大義才能讓別人肯定你是個值得交往的聰明女人。
可大事和小事的分界線在哪裡呢?我們又該怎麼判斷?
這其中的度量衡又該怎麼把握?
其實你不是不懂,你只是缺少判斷能力。
本文已獲 陆琪 授權 微信號:luqiyouhuashuo
原文標題:聰明的女人把吵架當成一門學問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