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于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

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閒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傑作之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遊山玩水,那只是旅遊;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唯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系統。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怎麼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他的“自我”呢?有一個可靠的檢驗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獨處。當你自己一個人呆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呢,還是感到一種寧靜、充實和滿足?對於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麼樂於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來,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當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了。

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世上正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最怕的就是獨處,讓他們和自己呆一會兒,對於他們簡直是一種酷刑。只要閑了下來,他們就必須找個地方去消遣。他們的日子表面上過得十分熱鬧,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極其空虛。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方設法避免面對面看見自己。

對此我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貧乏,和這樣貧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頂沒有意思的,再無聊的消遣也比這有趣得多。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們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沒有了自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Text /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Photo / 陳妍希、陳曉微博 因演出《神鵰俠侶》燃愛火,「小龍女」陳妍希和「楊過」陳曉譜出戀曲,感情相當穩定的兩人,貌似好事也將近,去年10月陳曉更在巴黎以2克拉鑽戒向陳妍希求婚成功,而日前陳妍希更大方透漏男方已在台北買房,打造彼此愛的小屋,相當...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幸福的婚姻後,一個小生命的及時到來,給一個家庭帶來的不只是一點點快樂,然而對那些不想再生的人們,另一個小生命的到來無疑是最大的困擾。 想想幾年前金陽出生後的第十個月,因為大意,讓自己痛苦不堪,即使及時能解決掉麻煩,卻又不能像做正常月子那樣養尊處優,以致在身體健康上落下一系列...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李玉剛和楊麗萍這兩位大家都曾有一個關於蓮花的唯美歌舞作品,楊麗萍有《蓮花心》,而李玉剛則有《蓮花》,都美的令人倏然陶醉,可在這些作品背後,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楊麗萍可稱得上一個用舞蹈書寫生命的詩人,她也花了很多心思去設計...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我趕到石階村的時候,徐麗的婚禮早已辦完。喧鬧一天的穀場再次回歸夜晚的平靜。老人們都坐在穀場的石頭上絮叨著家常。一群調皮的孩子在穀場裡追打著玩耍。 我走過穀場時,碰到本家的嬸子,寒暄了兩句,匆匆離開,留下身後一片小聲的議論。 老實講,徐麗的突然結婚是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這個...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