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產後坐月子的必要性

文/李藹芬採訪諮詢/博康中醫診所院長曹榮穎

曹榮穎醫師指出,流產後,母體處於「多虛多瘀」的狀況,「虛」即子宮、卵巢的功能不佳,「瘀」則為循環不良,簡單說,就是生理機能偏於低下,盆腔循環不良,亦即民間所謂「子宮虛寒」或「子宮冷」。

流產也要坐月子|媽媽寶寶

曹榮穎醫師表示,「婦女於流產後的三個月內,其黃體期的基礎體溫多有不足或不穩定之現象,與孕前相比,流產後的高溫期較短(正常生理週期的高溫期應超過12天,若短於12天,即高溫期過短)」,就中醫來看,是屬於「腎陽虛」或「循環不良」的體況,因此,婦女一旦不幸流產,約需三至四個月的休養期,再度懷孕才會較有勝算,這說明流產也需要坐月子的必要性。

 

調理以後續能生小孩為目標

曹榮穎醫師指出,以中醫觀點而言,流產後母體會有一定程度地虧耗,須使用藥物與食物調理補身,俗稱「復舊」或「坐月子」。在這段期間,中醫先以「生新祛瘀」法補充因懷孕與流產所耗散的氣血,並協助排除子宮內的惡露;接著會以「補腎調經」法促使卵巢與子宮及早恢復至未懷孕前之功能狀況,他說,「以後續能再孕養胎兒為調理目標」。

與正常生產後坐月子4週相比,流產後的坐月子可說是「縮小版」,曹榮穎醫師表示,「因母體虧耗程度不一,坐月子所需時間可依流產時胎兒的週數大小而定,至少要一週以上」。

流產也要坐月子|媽媽寶寶 

自然或人工流產有所差異

曹榮穎醫師指出,流產的情況有兩種,一是自然萎縮,多因胚胎發育不良,沒發展出心跳而以月經形式自然排出(其週數通常少於7週),週數較大才停止發展者則需以藥物(如RU-486)或人工器械方式處理,屬非自然流產;另一類非自然流產者,乃是透過藥物(妊娠8週以內)或人工器械(妊娠9週以上)強制流產(即墮胎)。自然萎縮者著重於提升卵巢與子宮之功能,第一週以幫助子宮收縮並讓惡露排出為主,第二、三週則補腎與氣血;非自然流產者則以讓子宮與盆腔恢復原狀,改善循環為主要目標。

 

調理方式

.藥物調理

幫助子宮收縮的生化湯不可少,補血活血多以當歸、川芎為主。曹榮穎醫師指出,以生化湯為名的藥方至少有50幾種劑量組合,該用什麼藥與劑量以達到活血化瘀之效,每個人都不一樣,必須是量身訂作,他提醒,「務必遵循專業醫師的建議,切忌自己當醫師,隨便到中藥房,甚至菜市場買中藥來吃,臨床上,常遇到自行調補而致惡露不盡或腰腹疼痛的患者求治,傷害一旦造成,反而得耗費數倍的工夫才能補救」。曹榮穎醫師補充,「若是先天不足的原因,多需補腎;如為後天失調,則多補脾」,流產多次者常有腎虛的問題。

.生活調養

如同一般產婦所遵守的生活習慣,如避免直接吹到風、洗澡洗頭應在離開浴室前吹乾等、充分休息,並且注意不宜太早恢復性行為,避免陰道斷續出血及腹痛、腰痛的情形,以確保身體能有良好的復原狀況。

.心靈重建

對於流產者而言,心靈上受到的創傷往往不言可喻,他說,「尤其是安胎後仍然保不住胎兒,或是一再流產,傷心程度想必更勝傷身,因此,在調理身體之餘,心靈重建也是不可或缺的課題,這需要來自家庭與家人的支持,甚至是專業心理諮商的介入」。

 

流產後再懷孕要注意

作息要規律:熬夜是懷孕的大忌。「月經不規律與懷孕者沒有熬夜的權利」。

情緒要穩定:中醫認為過度的情緒反應會損及母體的五臟六腑,進而容易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飲食要節制:懷孕後,自我調節與代謝的能力減弱,過於寒涼、辛辣、燥熱與刺激性的食物應避免少吃。

 

流產也要坐月子|媽媽寶寶

戰勝孕期焦慮4大方法. 給胎兒健康成長空間

準媽媽孕期中藥進補禁忌

孕期性事.親密時刻也能給胎兒安全保護

流產也要坐月子

5大問題‧解開母奶迷思

 

※原文刊載於2014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整理/Miki;本文感謝許惠翔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微整型注射,已經成為許多人作為日常保養的首選,而「玻尿酸」更是詢問度最高的注射物之一。只是,市面上的玻尿酸產品琳瑯滿目,我們該如何聰明挑選,才能美得自然呢?     Q.玻尿酸的作用原理是什麼?台灣目前有哪些合法品牌...

採訪撰文/Miki;本文感謝林進達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為了追求更完美的胸型,除了果凍矽膠等人工填充物,許多愛美人士也會選擇「自體脂肪隆乳」來提升美感,要如何安心地擁有傲人上圍呢?讓隆乳專家為你解惑!     Q.自體脂肪填充的原理是什麼? 「自體脂肪填充」是指將身體...

撰文/Sam;整理/編輯部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關係,導致每個人出門在外都非常的小心,如是搭乘大眾交通運輸、進出較多人的公共場合時及醫療院所等等,相關衛生單位也建議要戴上口罩。戴口罩雖然可以盡量避免病毒的感染,但平時更要勤洗手、避免手部去揉眼睛、保持生活環境的乾淨等等,不論是對自己、對別...

採訪撰文/Miki;本文感謝王國憲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你的臉頰經常泛紅、緊繃、發癢、刺痛,甚至容易脫皮掉屑嗎?假如這些是你經常碰到的肌膚困擾,你就可能是敏感肌!敏感肌該如何保養?該如何選擇醫美療程?聽聽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敏感肌成因多 先天、後天都有影響 敏...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