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你不會替人捲繃帶,就不可以去觸人家的傷處. ~赫德



愛要風險管理*吳若權



在網路相遇時,一見鍾情的兩個人,已然察覺身處異地的距離。但很慶幸的是,他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會出差到她居住的城市去。交往一段時間之後,他的職務變換,不再有機會像從前那樣需要出差到外地,所以相隔兩地的他們開始要面對「距離」的問題。於是她面臨了抉擇:該不該放棄自己的一切,去投奔愛情?如果為了成全愛情而放棄自己,會不會是個風險太大的投資?

這會是個風險嗎?談到風險,相對的概念是──勝算。任何一種投資,是否划算,就是看「報償」,如果有勝算、並且滿意報償,其實風險是不存在的。當事人有風險意識的時候,我們應該為此感覺慶幸,她總算還有些理智。難免也會有一點傷心,原來對方沒有給她足夠的承諾和信心,讓她覺得為愛付出的一切會是值得的。

◎懂得捨得才相愛

犧牲和妥協,是愛情裡很高尚的情操,但並不值得特別鼓勵。唯有在雙方都很珍惜彼此的付出,而且搶著要補償對方所受的苦楚和委屈時,犧牲和妥協才會有意義。一廂情願的付出,從來就不會有好結果。

當兩個人對「愛情」應該放在人生哪個優先順序的位置不同,就無法對等地付出。也唯有不對等付出的愛情,付出比較多的一方,才會有「犧牲」和「妥協」的感覺。如果雙方面的付出是對等的,各種投資在對方身上的感情,都有不同形式的回收,一切都會是心甘情願的,而且很樂意配合,不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也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說,感情,要懂「捨」「得」。對十分相愛的兩個人來說,任何一方的割「捨」,都能從對方身上換到另一種形式的獲「得」。但是,如果兩個人相愛的程度不對等,只是單方面一味地想要愛對方,但對方沒有相對地重視另一半的付出,反而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本來就應該要這麼做,那麼任何形式的犧牲或妥協,只會換來更多的埋怨與後悔。

地理的距離,只是愛情的一種形式上的阻隔而已,感情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想法的距離。當價值觀有了很大的差異,兩顆心就很難重疊在一起。










出處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FOUPQa.VSUGyewEQqvUIyNQ-/archive?l=f&id=22&page=2

二十多年來,我所吃過的最美味的食物,竟然是粥。選顆粒整齊的白米,在黑色的小小瓦罐裡用小火熬著,幾個時辰下來,就成了溫和綿軟的粥。媽媽做得一手好泡菜,壇子裡撈幾根出來,熱鍋翻炒,端上來就是極好的小菜。還有常年備著的腐乳,味不算濃,卻長久。白粥盛在碗裡,一雙筷子,幾莖泡菜,一塊腐乳,很夠了。 也有換口味...

那時候的農村很窮,媽媽在田間地裡忙了一年,到了年終分紅還要向生產隊倒交錢。快過年了,那間破舊的茅草屋裡沒有什麼喜氣,除了酸菜壇子裡泡著的那些酸蘿蔔和紅薯窖裡的一坑紅薯外,就再也找不出什麼可以吃的了。 那時候的我已經是讀四年紀的學生了。深知家裡的境況,雖說媽媽許諾過我,餵養的六隻兔子賣了,除去四元學費...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廣交天下豪傑武夫;臨終前對他兒子講,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在他的耳朵跟前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就會懂得。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 &rdq...

幸福不在萬物之中,它存在於看待萬物的自身心態之中。如果你接受幸福的態度不正確,即使置身於幸福的環境中,你也會離幸福越來越遠。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她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高考時,由於一分之差,她與理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長大後,她談了兩次戀愛,最後都以分手告終;好不容易找到一...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