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個科學實驗是這樣的:

剛開始,有五隻猴子被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的灑水裝置,猴子若想拿香蕉,馬上就有水噴出來,使五隻猴子變成落湯猴。

猴子們全都嘗試過拿香蕉的後果,達成一個共識:只要其中有一隻拿香蕉,全部的猴子都會遭殃。

實驗人員慢慢把猴子換掉。新猴子A加入後,馬上想要拿香蕉,其他四隻吃過虧的舊猴子就把牠痛扁了一頓,新猴子心有不甘,試了幾次,被打得滿頭包,於是這群猴子,並沒有嘗到水災之苦。

又有新猴子B加入,換走一隻舊猴子;B看到香蕉,猴急得想拿,結果也被其他四隻猴子扁了一頓,A還特別用力地揍牠出氣呢!

後來每隻曾被水噴過的舊猴子都被換掉了,但還是沒有人敢動那串香蕉。猴子群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想拿香蕉就會被打得鼻青眼腫。

這個故事,說明的是「傳統」的由來。

我們和猴子一樣都是「靈長類」,或許比牠們聰明,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動不動祭出傳統的人,往往從來不曾弄清楚「傳統」,為什麼傳統?

莫名其妙受了苦的人,一旦看到新的「叛逆者」出現,反而會整人整得更兇。老兵欺新兵、多年媳婦熬成婆,都是這種心態的變奏曲。

人類的文明進化其實不是建立在傳統上,而是建立在傳統與反傳統不斷蛻變的交替上。「反傳統」經過一番時日後,形成新的傳統,然後,又有一批人出來推翻它。

還好,人不是全像實驗中沒被水噴過、只被扁過的新猴子一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制止後來加入的猴子,否則我們現在可能還停留在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時代。

好奇心加上創造力,使文明向前走。企管作家 Jack Mingo 就曾指出:「我們所酷愛的許多產品,都是靠直覺、猜測和幻想做出來的。它們的發明人,不但特立獨行,甚至根本瘋瘋癲癲、胡言亂語。這是因為要創造全新的東西,的確需要全然不同的眼光。」

全然不同的眼光,就是好奇心。

然而,觀念上的傳統,比科技上的傳統更不容易更新。

「不孝有三,無後(兒子)為大」──在農業社會,男丁是勞動力的主要來源,因而這樣的話形成一種觀念上的傳統,到了這樣的時代,我們還是處處聽到同樣的話。

婚姻是個適合每個人的制度嗎?」有個女性在和朋友聊天時,提出這樣的質疑,馬上被大家唇槍舌劍地痛K了一頓。反對最烈的是年逾三十五才決心結婚的人,她說:妳再老一點就知道了。相信很多單身女子也有在安慰婚姻受害者後,反被他們「催婚」的經驗。

我們常用「傳統」的制度來要求「新來的人」,並未思索傳統是否適合每個時代、每個人。

但如果你是個婚姻受害者,就斷定每個人結婚都一定會像拿香蕉被噴水的猴子,那麼你和那些舊猴子也沒兩樣。

一個真正的樂觀者,必然是一個會思索何謂傳統、何謂未來的人,總是以好奇心看待一切新鮮和陳舊的事物。

曾經為歷史創造新頁的人,靠的都是不願全然把自己送給傳統的好奇心。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我沒有特別的天分,只是好奇心十分強烈而已。」

好奇心,是一種研究事物根源的興趣和衝動,也是改變一成不變生活的新動力。


從前從前的從前 . . . . 有一個很愛很愛海的人,他天天跑去看海,且常常對著海說話。 有一天,他對著海說:「大海啊大海,我那麼的愛妳,妳為什麼一點也不愛我呢?給我妳的愛吧!不要每次都一成不變的風平浪靜。」 海,聽他這麼一說,猶豫了許久,終於回答:「你真的要我強烈的愛...

牽手,是男人和女人情愫發酵的第一類身體接觸,親吻愛撫是第二類,做愛是第三類。 戀人們初相識時,痴愛的眼神,穿過凝聚的空氣,彼此臉上凍結,糾纏打轉,但是好像似乎總是少了些什麼似的,於是,身體接觸的慾望,開始從男人腳底往上燃燒,直竄腦門,讓人滿臉通紅,舌頭打顫,終於支支吾吾的開口問到:「請問...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終於搬進了新居,所以送走了最後一批前來祝賀的朋友後,我與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發上,眼望著天花板出神,遙想今後的日子,自有一番甜蜜湧上心頭。忽然,門鈴響了。這麼晚了還有客人?忙起身開門,門外站著兩位不認識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對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紹他們是一樓的住戶,姓李...

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減法」的設計,我們學建築的早就知道「les...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