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與人之間相處也是這樣。要愛別人,就不要讓自己情緒化。很多時候我們出發點是善的、好的,但一點點下去,就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變得情緒化,失去本來了。本來父母愛孩子,是希望孩子變好,可是看著孩子犯錯誤,自己的氣倒上來了,對孩子亂打一通。事後想想,事情有那麼嚴重嗎?也沒那麼嚴重。

有些父母過分不理智,如果老師教訓一下自己的孩子,就心疼孩子被老師罵,甚至還跑到學校跟老師理論一通,老師以後也不太敢教他的孩子了。這麼一來,孩子覺得他做了壞事反正有父母做靠山,連老師都不敢管。到後來,孩子長大,對錯是非分不清,做父母的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

人一定要理性,人的情緒反應過度,很難產生出愛。所以,佛教提倡“平等舍”。溺愛,會迷失人的反應;憎恨,又會讓人失去理智。怒火中燒時,就很難產生愛。我們應該把憎恨心和溺愛心放一放,以較平衡的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或旁觀者的角度考慮:這樣做,這樣想別人是對還是錯?

我們想要付出的愛心,不一定都是笑臉和美語。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孩子好,父母表現一些憤怒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佛教中,諸佛菩薩為了調伏眾生,有的會顯現慈悲相,有的會顯現憤怒相。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有時候要扮演白臉,有時候要扮演黑臉,該扮演什麼角色必須得扮演,不可能永遠是一個面孔。

一旦思維這樣往中間靠,就會發現,因為思考方式多層次了,我們就很容易變成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在通情之外還能達理,這非常重要。完全靠情意或者完全靠理智都是不平衡的,有時候理智過度,也會失去情意。所以,這兩種方式平衡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人們面對事情時能夠盡量免除一些痛苦。

在人與人相處中,如果你認為對的事情總是給對方帶來痛苦,實際是對對方的不尊重。我們既然愛對方,就要讓他免於痛苦。在家庭裡,很多做丈夫的表示自己愛太太,太太的行為模式、穿著,乃至講話姿態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全由他主導,他的標準就是太太的標準,太太想有一點小小的變動都不被允許,他把太太當一件自己希望的工藝品來塑造,這就是典型的對對方不尊重。

愛,為什麼很多最後都變成了衝突呢?其實是不懂得尊重對方的緣故。我們真正愛對方,應該是多為對方著想,要樂對方所樂,這樣就能理智而心平氣和地看待問題了。

 



《生於妓院》   2004年1月, 一部名叫《生於妓院》的紀錄片, 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新聞記者, 在加爾各答紅燈區, 教孩子們攝影的故事。       紀錄片上映不久, 聲名大噪, 人們驚訝於這個世界深處, 暗藏的骯髒, 也驚嘆於這骯髒中, 存留的...

話說...近年來在互聯網上,各種萌寶的照片變得越來越多見... 許多喜迎新生命的年輕爸媽們,在有了小孩之後,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全世界分享這份喜悅... 網絡上,那些新生寶寶們的照片,一個賽過一個的可愛...       然而... 在Instagram上,卻有這麼一個賬...

這次要說的事兒,是關於這個妹子的... 她叫 Sophie Stevenson,今年24歲,目前生活在英格蘭北安普頓。   妹子生性開朗,喜歡交朋友,喜歡自拍,喜歡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雖說如此,但妹子自己也覺得,在外貌上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加之身材不是很好,也...

在路上,突然看到迎面走來一個漂亮姑娘, 男人們會有哪種反應? 一,看兩眼,假裝淡定地別過頭; 二,直白地告訴對方:『哇,你真漂亮』, 或者是.... 三,對她瘋狂吹口哨,高喊; 『漂亮妞兒,要不要上我那兒玩一玩啊!』   嗯???   第三種行為,在英語中有個特定的詞,叫『ca...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