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
文:貝莉
像我這樣一個時常書寫戀愛故事的人,可以說,討厭喜歡上一個人的感覺,或是有時害怕兩個人的世界嗎?
其實我是的,不然不會三十六歲,周遭人都嫁人生小孩,連自己妹妹都遠嫁他方,卻還是小姑獨處。
會不會因此沒有能量?當然,我會。
所以我很喜歡一段話──忘掉依賴,去旅行。
〈忘掉依賴,去旅行〉是1976在《方向感》這張專輯裡其中的一個曲目。雖然是段短短兩分二十三秒的音樂配上口白,但我一直很喜歡這個標題。
從二十三歲開始領著一萬八的薪水,連房租都怕付不出去的我,時常聽著這首歌,幻想能雲遊四海。即便長大了,有能力出國時,每每有無法決定的事情,就會想到這段曲目,想到主唱阿凱用他低沈迷人地嗓音說著:「忘掉依賴,去旅行。」
然後就鼓起勇氣訂機票,決定,出發。
我真的覺得,生命裡,真的應該去享受幾個一個人旅行的時候。
遇到傷心或者轉折時,去旅行;快樂的時候,去旅行;紀念某段時刻時,去旅行;不管是長是短,就是給自己一個離開這個城市的力量。
那個力量,往往會給你想像不到的禮物。
就像多年前某個秋夜晚上跟畫家朋友凱特跑去徐州路的貓下去計畫吃飯 ,那時,兩人算是有距離的朋友,不知怎麼在那刻拉近起來,或許是因為聊到了「旅行」吧。
當年的凱特還是個小女孩,到現在為人妻人母,明明覺得是個妹妹,如今,卻比我成熟許多。
凱特的畫,童趣中又帶點大人的姿態,彷彿是人們在這世上生存最佳的態度。幾年前,她初次辦展時,她拿著據她說是親朋好友鼎力襄助的買畫盈餘,跑去西班牙住了一個月,一個女孩跑去西班牙找朋友,每天在傳統市場騎著腳踏車,在麥當勞門口畫畫,交了一群好朋友(聽到這我還以為是年輕人,結果發現卻是一些老爺爺老太太),跟他們有一搭沒一搭學的單字,跑去米蘭做了一趟看似冒險實質不有趣的旅行。
可是這女生,英文不好,抱著冒險的心情,有了獨自旅行。
猶記當年在貓下去用餐時,我聽著她的故事,講的不是風景,是最單純美好的小片段、我聽她說阿姆斯特丹轉機等了八小時,無聊看完一整本《達文西密碼》,然後跟小朋友玩推車。我聽她一個人住在旅館裡要害怕又無奈的故事、我聽她說因為英文不好不會溝通,卻比手畫腳學會簡單單字的故事。
然後她說她接下來想去英國,我大力贊同,因為我們都覺得歐洲是美好的地方,這些年來,我也有一搭沒一搭的存了些英鎊,想著某天要去英國玩。
也記得後來有天跟大家討論目前還想做的事情,我說,我想自己去巴黎。
當時曾有朋友說,一個人去巴黎有多感傷。
我說,雖然不見得這輩子有機會結婚生子,可是啊,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可能就會失去獨自旅行的時間囉。
所以,在電影《巴黎,我愛你》裡,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段,獨自工作大半輩子的女生,在退休後一個人去了巴黎,到最後,她坐在公園裡,說著:「巴黎我愛你」那時,我也跟著她哭了。
那是個寂寥又美好的時刻。
很多年過去了,她真的去了英國、我也到了巴黎。她成了媽媽,我還是個對愛情充滿疑問的始終不想長大的單身女子。
這本非戀人旅行的書,從2011年計畫,一直到2015年才開始動筆,而這本書原本的第一章,竟是後來出版的《我親愛的台北》。更沒想到,在這些過程裡,我經歷了戀愛、失戀、躁鬱症發作自殺送急診室,以及發現看似熱鬧從小孤僻的我,並不懂得如何跟人相處(但也慶幸在最後一趟旅行中,我終於懂了)。
於是這本書紀錄了我去舊金山、巴黎、京都、尼泊爾這四趟「單獨旅行」。當然,我這旅行控,這四年去的國家不指這些,但這四段旅行,卻是我人生很重要的轉捩點。
這四段旅行,讓無論在現實生活還是旅程總是在迷路的我,獲得了許多珍貴的禮物。
我是如此熱愛單獨旅行,甚至曾對某任男友說:「我希望以後就算我是媽媽、是奶奶或是老婆婆,每年我都可以有自己出去旅行的獨處時刻。」
旅行給我們的不只是風景或是療癒,旅行,也許是面魔鏡,有時講真話,有時給你美麗的幻影。
走吧,讓我們忘掉依賴,去旅行。
走吧,回來之後,你才會發現,一個人的流浪的確很過癮,但有個人依賴,卻又是如此美好。
這是一本關於面對自我歷程的散文
從舊金山、巴黎、京都
從三十二歲到三十六歲
她經歷了與親愛的人告別,離開夢想,躁鬱症後的重生,以及,如何去了解身旁有人的生活是怎麼度過,去明白,人生有時並非一定要堅強,才會美好
誠如,旅行最好玩的地方,往往在迷路的那刻,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誠如,每次哭泣之後,到了多年後,我們才會發現,
當年那些淚水,如今都成了最好的鑽石。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