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維棠.整理/高芷瑩
近幾年「自體脂肪」成為美容醫學裡的熱門名詞,不少診所都將臉部、胸部自體脂肪移植列為主打項目強力宣傳,民眾的詢問度也在廣告推波助瀾下大幅上升。
什麼是自體脂肪移植?
所謂自體脂肪移植,是以手術方式將身體某部位較多的脂肪取出,經過處理後再填補至組織缺損的部位,這種手術其實在上百年前就已經有記載先例,再由現代醫學演化精進數十年至今。從最早期的大刀切除,到傳統的抽脂方式,再到現今配合各種科技研發的雷射溶脂抽脂、水刀抽脂與超音波抽脂。對於脂肪的態度,也從組織重建手術時考慮的選項,進展到微整形時可使用的填充物原料。尤其當脂肪幹細胞被發現後,自體脂肪更被戲稱為身上的「液態黃金」。相較於人工填充物(如玻尿酸、晶亮瓷等產品),自體脂肪較少產生排斥或異物反應,且存活後穩定性佳,長期成本也較低。
自體脂肪移植的抽脂方式有哪些?
脂肪存活率高嗎?
以往自體脂肪移植最讓人詬病的缺點就是存活率差異大,進而衍生凹凸不平、鈣化或囊腫等併發症。目前取得自體脂肪的方式是利用小切口的抽脂手術,一般抽取的部位會選擇最容易囤積脂肪的腰部、腹部及大腿。而不同的抽脂方式、後續的脂肪純化處理,以及脂肪移植時的操作手法,都會影響移植後的脂肪存活率。
目前常用的抽脂方式包含 傳統抽脂、水刀抽脂、雷溶抽脂 與 超音波抽脂。近年研究發現,當抽吸的壓力過大時,脂肪細胞再抽出的過程會受破壞,間接導致存活率降低,因此高壓傳統抽脂術後的脂肪存活率會低於水刀抽脂與超音波抽脂。
雷溶抽脂本身原理就是利用雷射的熱能將脂肪細胞破壞後再行抽出,因此使用雷溶抽脂所得到的脂肪並不適合進行自體脂肪移植。至於超音波抽脂,雖然是利用超音波震盪所產生的空穴效應造成脂肪乳糜化,但是或多或少還是會產生部分熱效應,導致脂肪細胞破壞,所以十幾年前第一代的超音波抽脂並不建議配合脂肪移植。
但隨著儀器改良進步,目前第二、第三代的超音波抽脂儀器已減少大部分熱效應,美國研究也證實,超音波抽脂與其他抽脂方式相比並不會破壞脂肪細胞的活性。因此選擇低壓力的傳統抽脂、水刀抽脂與低能量的超音波抽脂,皆是增加自體脂肪移植存活率的方法。
除了抽取脂肪的方式,抽取出來的脂肪如果有經過純化,自然會比起混雜血水的油水效果來得好。除了純化脂肪之外,有些醫師會添加一些生長因子如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來增加脂肪細胞的存活。
另一個影響自體脂肪移植存活率的關鍵,就是醫師將脂肪注射到欲填充部位的手法技巧。由於移植的脂肪細胞並沒有自己的血流,只能依靠周圍的組織利用滲透的方式獲得養份與排除毒素。當我們在組織當中注射了過大的脂肪團塊,其中間部位的細胞因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而產生中心性壞死(central necrosis),繼而產生毒素導致更多細胞死亡的惡性循環。因此在進行脂肪移植的注射時,須謹記小團塊、多點、多層次的注射手法,搭配「少量多次」的手術,以提高自體脂肪移植後的細胞存活率。而整形外科林才民博士更是為了發揚這種精微自體脂肪移植的概念,進而研發出精微自體脂肪注射器(MAFT-Gun,俗稱脂肪槍),讓每次注射都能精準控制脂肪球的大小,增加脂肪存活率並減少術後併發鈣化或凹凸不平的副作用。
自體脂肪移植可以應用在哪些部位?
會有後遺症嗎?
國內近年自體脂肪移植主要應用在臉部補脂與豐胸,國外則還有豐臀的市場。在顏面整形中,脂肪移植已有30年以上的歷史,安全性與效果都相當穩定。在乳房手術的應用,則因 1980 年代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ASPS)的強烈反對宣言,而一直有所爭議,直到2009 年時美國整形外科與美容外科學會 (ASAPS))的聯合評估小組針對乳房自體脂肪移植做出該手術屬「安全,但需專業人士小心施行,且應告知病患可能有未知併發症」的結論後,各國在使用脂肪移植進行乳房美容與重建方面的研究與臨床報告才大幅成長。近年最新研究已顯示,自體脂肪隆乳並不會增加乳癌風險;但若出現鈣化,常會影響乳癌篩檢結果。因此乳癌家族史等高危險族群,術前需謹慎評估,且術後應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對自身健康才有所保障。
簡而言之,自體脂肪移植的存活與脂肪獲取、脂肪純化、脂肪植入三個環節息息相關。每個人體質狀況也不盡相同,術前選擇專業、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進行評估、討論,術後配合良好的護理照顧,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李維棠 醫師
學經歷:凱薾診所整形外科顧問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外科部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VASER威塑學院原廠技術認證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專長:顯微重建手術|抽脂及自體脂肪移植手術|乳房整形及重建|燒燙傷及傷口重建|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
※ 更多本期雜誌精彩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http://www.dr-beauty.net
【歡迎按讚加入《www.facebook.com/drbeauty.magazine》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