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 / 陳亭均

Fudari是一家銷售精品瓷磚的漂亮門市,這天冬夜,員工照例6點半下班,不過店沒熄燈,亮堂堂地迎接夜晚。

楊謹華經紀人的姊姊在Fudari工作,她特地借了這場地讓女明星受訪。楊謹華坐在落地窗邊,化妝師在她眉眼上勾勒,筆畫都慎重。從店內看向店外只能看到落地窗上的鏡面玻璃,看不見街景,但落地窗裡的構圖並不凌亂,店裡名貴的阿斯嘉、德拉瑪、托斯卡納石材,在通明燈火下流瀉出冷冽或柔和的暈彩,楊謹華則優雅端坐,鼻梁和脊梁都是筆直的,神情姿態沒半點皺摺。

「是誰殺了妳?」我問。眼前的女明星連眼角都沒動一下。

楊謹華最近演出懸疑劇《華燈初上》裡的媽媽桑蘇慶儀,故事裡蘇媽媽身死,但不知誰下的手,屍身套了雙鮮紅高跟鞋,背地則藏有機心算盡的謎團。

打電話給吳慷仁暴哭 楊謹華和蘇媽媽一樣「總不放過自己」 原因竟和童年這件事有關

她當然是不會回答「誰殺了蘇媽媽」這題,劇透很不道德的。談不上笑,任由嘴角輕淺揚起,楊謹華臉上露出了恰到好處的神情,然後,悠悠談起那個她演的女人。「蘇慶儀被繼父奪走了童貞,她沒有一個愛她的原生家庭,她太苦了,所以一直沒有安全感。」楊謹華說,蘇媽媽手腕確實厲害,但她深沉的城府卻是很悲傷的城府,「她並不是在報復,而是試著『奪回』那些她曾被奪走的東西。」

無論哪部戲,戲中人都很像那些光下的石材,作為一個演員,只有真誠同理角色的幽微心聲,才能化身她所扮演的那個人,打磨出該有的光影,「其實我和她一樣,也一直在戰鬥……。」楊謹華說。

她想起了自己,「這一路走來,我心裡也曾經有過太多不解、怨恨,那些大概是不快樂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我曾經很沒有自信和安全感。」和戲中人一個樣,楊謹華吐字、行腔、運眼都不溫不火,神態就像蘇媽媽,極其端麗,卻又心事重重。

「2014年,我意識到自己長期都處在一種很不開心的狀態。」她說,「我總是皮笑肉不笑,即使忙著工作,也悶悶不樂。」她失眠、失戀,無數個日子裡,直到破曉,楊謹華還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大概就在那時候,我意識到,我必須回溯一切,真正去面對原生家庭、面對工作關係、朋友關係,回去思考每段經歷,才能發現自己為什麼不開心。」做人、做戲某種程度上或許很像,這些年,楊謹華慢慢領悟到一些眉目,她知道,只有嘗試接近真正的自我,才可能與自己,以及過去的自己和解。

楊謹華不想細數舊事了,但她和蘇慶儀一樣,童年過得並不快樂。10歲父母離異,但一家人仍住在同屋簷下。父親是台南人,個性很衝,有時甚至會對母親動手,對孩子管教也嚴厲至極。

 

她的童年不快樂 和老爸15年沒往來

21歲時,「我……,有點不小心介入爸媽之間的事情,其實父母間的事情是他們那輩的事情,我們做小孩的是無法介入的,但以前我會護著媽媽。」她輕描淡寫地說。但彼時難熬,她父親因母親不照他意思做盛怒,楊謹華和媽媽、弟弟倉皇出走,女兒從此超過15年,幾乎和老爸不相往來。「個人的養成除了基因遺傳,很重要的就是原生家庭。」她說,「但二十歲……,一直到三十歲,我其實都不敢面對。」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10-1311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長榮從90彈回↑149還捨不得「逃」? 他斷言:3月回到80元...

富爸病床上「點頭」拍片立遺囑 4000萬遺產全給大兒子...法院判「無效」!律師揭翻盤關鍵

0050、玉山金...大學我就算過,4.5%配息組合並不難!股海筋肉人看「財富自由」需要多少錢?

「我從來不發年終」!她年賺上億員工沒分半毛 電商女王親吐原因:做「這件事」最實際

27歲打工討生活,被笑「明星竟然端盤子」...許傑輝:我不是最耀眼,但可以是最努力的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甜蜜的擁抱是面對著面,一頭栽進他的懷抱裡,靜靜地傾聽他的呼吸和心跳,在那熟悉的韻律裡尋求安全感。最詩意的擁抱,是站在他的背後,把手伸到前面抱著他的小肚子,臉貼著他堅實的背脊。可以背著他垂淚;可以不用望著他,卻感覺到他的存在;可以站在他後面,由他擋去世上一切的風雨。而我最喜歡的擁抱是‧‧‧當不開心時...

第一條 如果他很瘦,就想辦法騙他吃有營養的東西,吃飯時碰到肉全讓他解決,說自己正減肥。如果他需要減肥,就陪他吃含脂肪少但美味的東西.  第二條 永遠站他的右邊,讓他有能保護你的感覺和信心.  第三條 他喜歡籃球,你能陪他打一會,或是他打球時都在球場邊,看他為你表演.  ...

1.如果你想被別人愛,你首先必須使自己值得愛,不是一天,一個星期,而是永遠。  2.要是一個人在自己最心愛的人面前總遮遮掩掩,不讓他(她)知道自己對她(他)有意思,那麼她(他)就可能沒有機會博得他(她)的歡心;那麼,就是把天下人都蒙在鼓裏,也無補於事。  3.女人家十有八九都是心...

緣聚而來,緣散而去,聚散乃人生常態,有緣成為同路人,到站各自奔東西。  古人送別到十里長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覺得人生處處佈滿驛站,一揮手,便成別離。  自小,每年分班或畢業典禮都像大禍臨頭。不斷結交的好友又不斷失去。上大學時,老同學寫來信,讀了深有感慨。 他說,回顧同窗三載,前...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