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肯定不止一次聽到過下邊這類說法:比如愛是有“規則”的,一定要“這樣”(千萬不能“那樣”),才能得到丘比特的青睞;如果想要培育並讓愛的種子茁壯成長下去,女人必須表現得像個女人,當然男人也得像個爺們;人要克制某些本能的想法或者行為傾向,才能和對方相處得更快樂等等。在愛和性行為等方面,有一些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不過,這些觀點科學嗎?神經成像研究從一個特有的直觀角度破解了這樣一些傳言。
愛只是一種情緒嗎?
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把“愛”、“憤怒”、“悲傷”和“驚訝”等歸為情緒。這和很多詩中寫的、歌裡唱的一樣。但是,任何一個體驗過“愛”的人,都知道“愛”不像其他情緒那樣轉瞬即逝。神經科學家通過神經成像發現,愛更多的是一種動機——就像吃東西、喝水、做愛的動機一樣。
在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研究“愛”的進化生物學家海倫•菲舍爾(Helen Fisher)認識到,愛情是一種強烈的生理過程:想想那些臉紅心跳、手心出汗以及欲罷不能的感覺吧!菲舍爾找出了大腦中與愛情相對應的特定區域,其附近還有與性和依戀相關的區域,但三者是不重合的。據此,菲舍爾總結道,愛情不僅僅是繁育後代的動機,還是幫助人與人緊密聯接的粘合劑。簡單地說,愛情不只是“要是能擁有,真好”的東西,而是一種進化的驅動。幼兒園“情緒”的那張分類表該改改了!
男人想要做,女人想要愛?
這是個流傳很廣很火星的傳說——人們往往認為,男性和女性希望從關係中得到的是不同的:男性只想得到身體的享受,而女性則想要更深刻、更有意義、更長久的關係。雖然已經有不少證據衝擊了這個觀點,但很多人仍對此堅信不疑。
然而,對大腦的科學研究顯示,在兩性行為方面,同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比異性之間的還要大。不僅如此,愛情的大腦成像(即人們在看到自己愛的人的照片時的大腦活動的類型和區域)也不存在性別差異。這一結果與流行病學和其他研究數據一起,表明了男性和女性是出於相同的原因去做愛做的事的。看來“男人想要做,女人想要愛”的說法需要重新斟酌一下了。
愛和恨是兩個極端嗎?
還是回到幼兒園的“情緒”表格中去——“愛”和“恨”被認為是兩個相反的極端。當然,感覺上,似乎的確如此。但是,“愛”的神經成像領域先驅之一西蒙•澤基(Semir Zeki)還是決定試試能不能在大腦中找到“恨”的神經成像。
結果,他找到了,並且,在他看到大腦中特定迴路被“點亮”的同時,也發現“愛”和“恨”在大腦中對應著共同的關鍵區域。澤基承認這可能是因為很多被試在“恨”的時候,想的是各自的前男友or前女友。不過,對大腦活動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愛和恨只是一線之隔”的古老說法(難怪那麼多歌詞愛過來恨過去糾結不清的……)。
色情作品只吸引男性的眼球?
人類的大腦似乎天生對色情作品特別來電。印第安納大學金賽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托馬斯•詹姆士(Thomas James)表示,包含性刺激的圖片所引起的大腦反應,要比他用過的其它任何類型的圖片強烈兩到三倍,而該現像不僅限於男性。當女性面對性感圖片時,她們的大腦成像也和流光溢彩的聖誕樹一樣閃亮。
金賽研究所的研究者發現,在欣賞性感圖片時,男性和女性大腦的活動有所差異,主要研究人員西瑟•瑞普(Heather Rupp)表示,根據具體圖片的不同,男性和女性大腦中被激活的部分也不盡相同。然而除此之外,男性和女性都表示這些圖片同等撩人,注視時間也基本一樣——這意味著女性對視覺上的性刺激也還是有一定的欣賞水平的。
PS:儘管有人吐槽說用影像學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學活動,就如同用紅外攝像頭去研究汽車發動機,但不得不說,這法子效果其實還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