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得到所有人喜愛的願望

如同佛洛姆-萊克曼所言,成長過程缺乏愛的人,具有一種強迫性的欲望,他們希望自己能受到所有人的喜愛,結果卻演變成討厭所有人,後來變成孤僻的人。

在強迫性的欲望下,想得到所有人的喜愛,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對這種人來說,別人不具有個別個性,不是特有的個別存在。只要是人,全都是相同的人。

對於心理健康的人而言,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個別樣貌的特有存在。有誠實的人、有不誠實的人,有冷漠的人、有溫暖的人,有親切的人、有狡猾的人,有喜歡運動的人,有愛好藝術的人。

所以心理健康的人有喜歡的人也有討厭的人,有尊敬的人,也有不想來往的人。

心理健康者的人際關係裡,有「根本不想和他扯上關係」的人,相反地,也有希望和他親近、想和他學習的人。

強迫性地希望獲得所有人喜愛的人,把所有人看成同一種人,完全沒有個別的個性。如此一來,他們和其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就沒有距離感。

人際關係沒有距離感,指的是房子裡的門全是相同的門。

廁所門的開法和自己房門的開法不同。開廁所門需要先敲門確認,進自己的房間則不需要敲門。有強烈精神官能症傾向的人,沒有學會怎麼開門。

心理健康的人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有不同距離感。有可以發牢騷的人,也有必須正襟危坐來面對的人。他們自己的表現方式就不同。

至於人際關係沒有距離感的人,他們不知道怎麼表現自己。強迫性地希望獲得所有人喜愛的人,對全部的人採取相同的心理距離。

對他們來說,其他人其實全是母親的角色。因為他們沒有體驗過母親原型,所以非常渴望體驗母親原型的母愛。

換言之,所有人際關係保有相同的距離感,原因出在他們沒有體驗過母親原型的親子關係。他們必須先體驗過母親,然後在面對下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從這個距離再往前一步。

因此,強迫性地希望獲得所有人喜愛的人,無法期待他們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距離感。

從心理健康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會不可思議地覺得:「為什麼他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呢?」

無論是對狡詐的人、和善的人、老年人、年輕人,他們全用相同的態度面對。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心,他們的心裡只有自己,其他人全是玩偶。

玩偶裡面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輕人,但玩偶就是玩偶,這一點不會改變。他們無法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靈交會,所以經常不合理地看重對方。

對於只會說場面話的人所說的話,不理會就好,但如果想得到對方的喜愛,接下來就會勉強自己,或是因而內心受創,導致自己極度憤怒及沮喪。對於別人說的話,他們有異常敏感的反應,心情也因此變得不開心。

壓榨型的人所說的話、可憐型的人所說的話,他們同樣重視以對。有強烈精神官能症傾向的人所說的話,或是心理健康的人所說的話,對他們全造成相同的影響。無論是誰說的,他們同樣苦惱得不知該怎麼辦。

如果是心理健康的人,對於曾經背叛他們的人,通常就不理會對方說的話,但是心理不健康的人,則連這種人所說的話都生氣、意志動搖。

照顧他們幾十年,待他們有如親人的人,或是昨天才接近他們的狡猾傢伙,兩者說的話,他們看得一樣重。因此,無論是誰說的,他們同樣會因為憤怒而夜不成眠。因為無論是誰,從他們的人際關係距離感來說,沒有人比較遠、也沒有人比較近。

任何一個人說的話,都會讓他們的信心動搖,所以他們的內心無法平靜。

 

提分手的勇氣:為什麼我們離不開「討厭」的人...真相其實是殘酷的!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為了得到他人的喜愛而勉強自己

希望得到別人的喜愛,因而勉強自己,卻未如預期得到對方的喜愛,於是生起對方的氣。

生氣的原因不在於對方,而是自己渴望得到喜愛的依附需求,而這種需求不容易消失,換言之,對於對方的憤怒也不容易消散。而依賴心強烈的人,會以錯誤的方式處理憤怒。

越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越討厭別人。因為他們為了讓別人對他們有好感,所以勉強了自己。一旦勉強自己,內心深處就開始討厭對方。越是把「不當的重要性」加諸在對方身上,越討厭對方。

總而言之,在人際關係裡,絕對不可以勉強自己。只不過寂寞的人總是勉強自己,努力展現和藹喜悅的神情。只是,努力展現和顏悅色,通常也得不到自己期待中的認同。

勉強自己所做的努力,大多只能得到反效果。重點在於,不要輸給寂寞。

因為寂寞,想獲得喜愛,所以勉強了自己,但是對方卻把一切善意視為理所當然,有時候還期待下次得到更大的善意。在這過程裡,自己越來越討厭對方,但是又想獲得對方的喜愛,所以往往把厭惡的情緒放逐到無意識的世界裡。

如果不期望獲得別人的喜愛、不想得到別人的高評價,自然不會努力得很勉強。因為依附需求強烈,怕被別人討厭,所以才會勉強自己。

然而當自己的努力沒有獲得期待中的認同,頓時感到憤怒,而這股憤怒相當難以消散,原因出在這股憤怒來自於自己的依附需求。

依附需求無法輕易消除,換言之,依附性的憤怒也很難消散。

雖然憤怒絕對無法消除,但是因為有依賴心的關係,所以始終難以離開對方,即使討厭對方,也依舊離不開。

提分手的勇氣:為什麼我們離不開「討厭」的人...真相其實是殘酷的!

本文摘自上奇時代《提分手的勇氣》

 

【更多資訊請上《上奇資訊官網》;《上奇時代閱讀報》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把手握緊,裡面什麼都沒有......把手放開,你擁有的是一切……凡事太盡,緣份早盡…… 很早以前就聽過人家說:不幸福婚姻有很多種,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種。 哪一種?是積極的「互敬互愛」或消極的「互相容忍」,這些老生常談嗎?&n...

失望,也是一種幸福。嫉妒可以獨立存在,但是愛,必然和嫉妒並存。正如失望在幸福裡存在。如果生命只有勝負,多麼枯燥。愈想佔有,愈容易失去。愛是儘量佔有和儘量避免失去之間的平衡。愛會使人更孤單。你聽到一個很好笑的笑話,很快便忘記,但是你聽到一個悲劇,卻會記著很久。悲哀總是比較刻骨銘心,夢也一樣。死亡和愛情...

人生原本就聚散無常 只要能珍惜最美好的片段 又何必在乎是聚是散 有過愛情經驗的人常說,相愛簡單,相處難,但是分手更難!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很微妙的東西 很難說上一個具體的形態來 不是嗎? 就也是因為這樣的微妙和難說出個所以然來 才會有...

妳可以變心,可以離開,可以追隨第三者走人,也可以在矛頭不對的時候拋棄他。 因為,愛情和道義是兩回事。  至於幸福和愛情,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在同一個國度。在這個世界上,任性相愛的人不一定能幸福,而且往往不幸福,因為,幸福不是任性地相愛,它還需要所有理性的條件。但是,相反地,安穩平凡...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