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海苔熊

你總是被對方嫌棄想太多、有很多內在的小劇場,而且他並沒有要找你討論,老是往外跑嗎?

總覺得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可以這麼逍遙自在,而你卻要困在自己的大腦裡面嗎?

如果用比較粗淺的分法,有可能是你們兩個人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人。

內向型與外向型的人

心理學家Sarah Tomley指出,如果我們把人大略分為外向與內向兩種,外向的人比較喜歡追求刺激、冒險、跑趴等等,因為他們大腦當中的多巴胺(dopamine)受器比較不敏感,所以需要大量的刺激,才能達到同樣的「爽度」(讓我想起在高樓做極限運動的跑酷好手)。相形之下,內向的人,比較注重內在的思考和想像,對他們來說,內在的想像世界已經很豐富了,所以會很多時間的獨處和腦內小劇場,不過,這也可能會讓他們覺得焦慮困擾,所以比較需要的是乙西膽鹼(ACTH),來讓大腦感到平靜[1]。

另外一系列關於高敏感的研究也指出[2][3]*,高敏感的人(雖然又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對於一些小刺激就會有巨大的感受,如果你是比較敏感的人,很可能聚會三個小時,就已經達到你今天的極限了,但如果對方比較不敏感,他可能一天在外雲遊四海都不覺得累。這個不一樣,有可能會讓兩個人產生爭執,例如,敏感的那一方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你這麼晚還要在外面?你都沒有看到我已經很累了嗎?

當體貼變成炸彈

然而,如果你是敏感的那一個,通常你不一定會說出你的感覺。因為以往的經驗,講出來不一定比較好,還有可能會產生爭吵,於是你寧可把那些感受放在心裡,再開闢另外一個小劇場。只是,久而久之,你那些「沒事啦」卻變成未爆彈,又由於他太過不敏感不懂你的痛苦(或者是他感覺得出來但是不想面對)[4],你覺得委屈他覺得「又來了」,這樣的關係反而越來越遠。

我們不一樣?為什麼他總是說我想太多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我們不一樣?原來他覺得最看不慣的點,也是他一開始最嚮往的點。

 

「為什麼他跟我想的總是不一樣?我覺得我們的世界好像越來越遠了⋯⋯」一個朋友曾這樣跟我說,我當下第一個想法本來是:你問我,我擲茭杯啊?

但我今年新希望是嘴不要那麼賤,於是我反過來問他:「是啊,他往外你往內,他在意的不是你在意的,你在意的他也不太關心,相差這麼大,當初你怎麼會看上他?」

「或許,有一部分的我希望,可以和他一樣灑脫吧?」他說。

原來他覺得最看不慣的點,也是他一開始最嚮往的點。

--

*想知道「怎麼辦」的人,可以參考[3]

海苔熊

延伸閱讀

[1]Tomley, S.(2018)。佛洛伊德會怎麼做:別為小事抓狂!讓心理治療大師幫你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台灣:遠流出版。

[2]Sand, I.、Svanholmer, E.(2017)。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 How to Create a Happy Life(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台灣:三采文化。

[3]Sand, I.(2018)。我就是沒辦法不在乎:鈍感世界中,給高敏感族的人際關係指南!暢銷話題書《高敏感是種天賦》行動篇!(Tools for Helpful Souls)(梁若瑜譯)。台灣:平安文化。

[4]周慕姿(2018)。關係黑洞。台灣:商周出版。

 

衍伸閱讀

感情裡的被動攻擊:你的伴侶總是跟你作對嗎?

擇偶條件調查:他最在意的3個條件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姊妹淘Babyou

※本文由姊妹淘Babyou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先生當上台北市長,陳佩琪收起大炮風格,不再在臉書上和人對槓,說話比以往還謹慎。台北市「百日維新」進行中,成果還不知道如何,但現在至少有一名受惠者,那就是陳佩琪,因為柯文哲現在十點就會回家。 ★作者 文◎吳羿葶 一席蘇格蘭樣式的裙子配上典雅的針織衫,畫著淡妝,新科市長夫人陳佩琪笑著在家門玄關向記者們招...

最近在網路上利用臉書等社群軟體收集喜歡的人情報的「網路跟蹤狂」因網路發達也相對不斷增加中。雖然說是跟蹤狂這種有點可怕的名詞,但其實大家都會更想要了解自己喜歡的人吧。 不過,到底這樣的行為是單純的仰慕者還是接近恐怖等級的跟蹤狂呢? 以下幾項行為你又是否不小心做了呢?   仰慕者:將喜歡的人...

一群男人喝酒,各自給老婆發信息! 一群男人在喝酒,有人突發奇想,相約各自給老婆發個短信,寫到「我愛你」,看看各年齡段女人的反應,果然結果大不一樣!   20 來歲的女人回覆「我也愛你!   30來歲的女人回覆「酒喝多了吧?   40 來歲的女人回覆「你沒病吧?」 &n...

10年前的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性感、瘋癲、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搶佔全球娛樂頭條;10年後的她,是有六個孩子的新婚媽媽,不擺架子的巨星,見證了眾多人為恐怖事件,卻持續讚揚人類精神。她做為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替難民發聲,並透過親自執導的二戰求生鉅作《永不屈服Unbroken》,傳達...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