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部電影叫做《時時刻刻》(The Hours),其中有句話頗發人深省:「人生什麼叫做幸福?幸福是在一早起床的時刻,你覺得今天充滿了許多可能性。」我相信,每一位成年人在回首來時路時,可能都會發現自己曾是個對存在充滿自信、情感色彩濃烈且生命神采飛揚的青少年,也曾覺得人生有著許多可能性,並對人生充滿期望。

我們如果以感性的方式來劃分人生階段,那麼在童年、青少年、成年和老年期會呈現出下列不同的特質:

一、童年期:這時期的我們,抱著遊戲的心情看世界。生命較像是遊戲,大部分仍屬內在世界的醞釀,不太有現實觀念,既不了解現實的痛苦,也不需負責任或盡義務。

二、青年期:是個尷尬的階段,對未來雖萌生一些現實性,但仍懷抱著天真理念和夢想,相信生命有許多可能性,體會得到幸福感。

三、成年期:已承諾某個生命的方向,於眾多可能性中選擇一條路,並渴望在這條自己所選的道路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從事某個特定的行業,讓家人生活安定、過好自己的人生)。

四、老年期:在退休時檢視自己從青少年起選擇的那條路是否正確、人生是否無怨無悔,以及是否已完成這條自己選擇的生命道路。

‧ 肯定自我價值和獨特性 

有人認為,成年人與青少年最大的差異就是:成年人是生命理想和熱情被慢慢澆熄的青少年。意思是說,青少年有許多潛能和可能性,但當他蛻變而進入成年後,便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那條所選擇的道路;不過,在這條實踐自己生命的道路上,大部分人碰到挫折時,內心多會湧現後悔(我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和懷疑(自己的能力)這兩種情緒反應。於是,許多人把成年生涯中的大部分時間,耗費在「消極認命地說服自己可能真的能力不足」上面。在這內耗過程中,不但自我價值被摧殘,內心也產生極深的失落感。於是人們又必須花費許多時間來做心理重建,以撫平內心的傷痛。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明白自己的生命是與眾不同的。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受到某些僵固價值觀的限制,使許多人盲目地走上同一條路,以致彼此必須競爭比較,甚至互相廝殺,失去了自信和尊嚴。

我自己的青少年生活就過得一點都不快樂。念建中時,臉上長滿了青春痘,而這個時期又是建立兩性自我的階段,非常在乎他人如何看待,於是,外表不如意令我深感痛苦,甚至還拿南僑水晶肥皂洗臉,洗到臉幾乎脫了一層皮;再加上我的課業表現,始終無法恢復昔日的輝煌成績(永遠拿第一名),以致信心全失,無法擺脫被比較所造成的創傷,?上還會蒙在棉被裡偷偷哭泣呢。直到後來我才了悟:原來我就是我,我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應該走上內在為我安排的道路。


揮別過去,我們都會更好的   我幾年前剛跨入30歲那道檻,離開校園後,多年來都在百大企業裡扮演著OL的角色。巨蟹座,那個人人都說戀家,一輩子為了結婚而努力的星座。確實,我比同世代同年齡的女孩結婚得稍早一些,但前兩年,我離婚了,婚姻壽命僅4年2個月。 我從17歲談戀愛到現在。15年前我著迷...

 (文/御姊愛《只是不想將就在一起》/寫樂文化) 有些日劇裡常會討論適婚年齡的女人不結婚,或是一直選擇單身,這個現象不要說是日本,其實台灣也很普遍,尤其我身處的廣告行銷圈裡,隨便抓一把女性裡面結 了婚的肯定不超過10%,限縮到所謂大家認為該結婚而未結婚的拉警報年齡女子(31~40歲) 感...

 (文/御姊愛《只是不想將就在一起》/寫樂文化) 在即將邁入32歲的時候,去想23歲發生的事,不只覺得恍如隔世,偶爾想 起幾個片段,甚至感到怵目驚心,不是很想繼續回想。23歲對一個女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歲數。大部分的女人在這一年離開學校,隨後步入職場,這一次的畢 業不是領張證書換間學校...

 (文/御姊愛《只是不想將就在一起》/寫樂文化) 有時候走在街上,我們會莫名的幫別人感到惋惜(好啦,我承認這真是有點太八婆),例如說,一個身高180,長得像吳尊一樣高大俊俏的帥哥,結果旁邊挽著一 個相貌普通的瓜皮妹,或是一個長得漂漂亮亮氣質清新的大正妹,結果對面坐了一隻神豬,這種畫面組合...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