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幾年前到今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問一回“第一次”的問題。如果是“第一次”已經丟了的,倒好辦,反正已經丟了,哭也哭不回來,索性告訴她:丟棄的只是鎖鏈,而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如果她們不信,那麼就給她們舉足夠多的勵志故事,王菲、鄧文迪、辛普森夫人,古今中外的優秀女子,她們都不是靠“第一次”就幸福一生的。女人又不是易拉罐,開一次,一輩子就結束了。優秀的女人,如同《富春山居圖》,哪怕就是歷經離亂,幾易其手,依然價值連城。

寫給所有那些關心「第一次」的女生

圖片來源:控制

難辦的是那些糾結於“”還是“不給”的女生——無一例外,她們都告訴你,她們非常非常看重第一次,希望第一次能給自己的丈夫,所以她們希望在婚後發生性行為。但是,但是,但是,她們的男朋友有要求啊,而且她們自己也有要求啊。怎麼辦呢?給了,萬一將來沒有在一起,怎麼辦?不給,萬一男朋友熬不住,跟了別人又怎麼辦?還有最最可怕的是,男朋友忍個一年半載沒問題,但倆人關係到了一定程度以後,男朋友就會說:你為什麼不給我?你不愛我!如果你愛我,你是可以跟我在一起的!

 

那麼是“給”還是“不給”呢?

 

於是,你就勸她說,既然你這麼糾結,那麼就先結婚好了,結婚以後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嗎?對方又馬上很神經質——我不想這麼早結婚啦,或者,我不知道結婚以後會不會幸福,萬一不幸福要離婚,那我豈不是成二手貨?

 

那麼,那麼,就好好談幾年戀愛?加深了解?可是,她的問題又來了——戀愛的時候可以“給”嗎?如果給了,他不珍惜怎麼辦?不給,他說我不愛他怎麼辦?

 

有一個女人,17歲的時候,堅決拒絕了,“不給”;27歲的時候,猶豫“給”還是“不給”;到37歲的時候,“給”和“不給”對男人來說已經沒那麼重要了——甚至,男人會用古怪的眼光看著她,似乎是,您都快四十了,怎麼還糾結這個事兒呢?您是有病還是做了手術補上的?

 

好吧,到底是給還是不給?人是環境的產物,必須承認,跟世俗對抗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實力——一個整日糾結於給還是不給的人,顯然是缺乏這一勇氣和實力的。所以我對那些關心“第一次”的好姑娘的建議是,假如您所處的環境相對保守,而您本人又缺乏強大的內心或相應的實力挑戰世俗,那麼您就把自己當成一罐可樂,在保質期裡該開就開了,過了保質期的和被人開過的可樂,都沒人願意要,除非那人渴極了或沒喝過特想嚐嚐。

 

有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我們追求的時候,都需要承受可能失敗的風險,愛情也一樣。如果您承受不起,那您就別挑戰自己了——這和登山一樣,如果您怕高原反應,那就不要去珠峰,就在江南喝點小酒挺好。所以,關心“第一次”的姑娘,差不多的時候就結婚嫁人吧,也別糾結以後幸福不幸福啊,快樂不快樂啊,那是以後的事,誰都不可能給你打包票,您這一生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要看造化和您個人的努力,拖是拖不來的,只會把自己耽誤了——您又不是《富春山居圖》,對吧?真是《富春山居圖》,那不僅不怕歲月悠悠,就是有點殘缺,都沒事兒,你看維納斯,缺倆胳膊,有人說過她是殘疾人嗎?照樣是女神!

 

 

文章來源

意願像和人鬧著玩似的,渴望得那麼迫切,實現卻又令人失望。為了“距離產生魅力”的境界,我與丈夫立志兩地分居。可不過兩年,又嚮往起一地的生活。做了多少夜夢和晝夢,只以為到了那一天,便真正的幸福了,並且自以為我們的幸福觀經受了生活嚴峻的考驗。而終於調到一地的時候,卻又生出無窮的煩惱...

     妻子在外面遇見了一個人,是所謂異性知己,他差點兒成了她的外遇。 他是一個很風趣、很有才情的男人。也許是他的婚姻太冷漠,也許是她的情感太寂寞,總之這個人給她帶來了特別新鮮的感覺,就好像又重新有了戀愛的激情。 過去的幾年裡,她不修邊幅、不愛出門,躺在沙發上可以一天...

當行情正旺,當股價一直往上飆的時候,女生認為自己有很高的行情,認為目前的市價低估了她,大家出的價都配不上她,死都不賣........漸漸地,價格隨時間來到了高點,但,她股票還是不賣,為什麼?因為貪心嘛!總覺得自己的行情應該還可以更高才對!沒想到行情開始反轉,一去不復返,然而,隨著年齡的成熟,死要面...

  (示意圖) 我一直在想,你對我到底有什麼意義? 你只不過是我丈夫的母親,在結婚之前,你在我的生命中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我的生命來自我的父母,今天的學歷、能力、教養、待人處世之道理,都是來自我父母的承傳,沒有任何一分一毫是由你來貢獻。 所以我不懂,為何一結婚之後,我活了二十多年的歲月全部...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