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心目中的理想男人

 

圖片來源

女人一生,最好遇到三個男人——一個遠遠地瞻仰她,一個用來被她欺負,還有一個是來降伏她。她在第一個人面前是神;在第二個人面前是女王;在第三個人面前她是卑微的女僕。女人選擇與誰共度人生,取決於女人的心智和性格。

 

  女人一生,遇到上述三種男人中的哪一種,才是女人的幸福?是不是三種男人逐一遇上,女人這一生才算完整,才算“夢想照進現實”?先遇哪種男人再遇哪種男人,邂逅順序不同,跟這個女人一生或幸福或痛苦是否關聯?

 

  我的朋友們就此爭論不休。

 

  女友A說:選擇第二種人當老公,第三種人當情人,第一種人存在心裡“精神”一下得了。A的理由一堆:可以欺負的男人當老公,過起日子最是放鬆和安全;能降伏自己的男人當情人,能滿足女人的英雄情結偶像情結,又不必成天呆一起,不影響彼此的傾慕;而敬仰自己的男人,最不能讓他走近了,否則他一準兒偶像夢碎、理想破滅,只能當他是個引為自豪的抓手,千萬別發展。這樣一來,女人的虛榮心啦生活穩定啦內心浪漫啦,就齊了。畢竟,女人一生,僅僅邂逅一種男人,至少心理上就很難滿足,這一點,男人女人沒甚區別。

 

  女友B就比較天真——第一種男人,遠水解不了近渴,第三種男人,你都成了他的卑微女僕了,女人不就倒貼了麼憑什麼啊,最好是第一種人和第三種人在第二種人身上“三合一”,豈不完美!

 

  B話音未落,女友C就急得跳腳了:要那樣就沒勁兒了,當然得三種人並存,第一種人讓你有成就感,第三種人讓你有愛人的衝動,這才不枉過一生。

 

  女友D理性些:三種人,很難歸集於一人,一個你甘心為他做女僕的人,不可能是遠遠瞻仰著你的人,更不可能是甘心被你欺負的人。現實裡,就看老天安排哪種了,有的人一輩子都碰不上一個。

 

  其實,早前聽過跟這個留言相似的。鄧麗君說,女人的一生需要四個男人,偶像、愛人、父親和慾偶。欲偶,這詞聽來生澀,是慾望的偶像,還是滿足慾望的人?大概可當“情人”理解?

 

  有中年男人聽說了女人們的這些七嘴八舌,憂憤交加:想得真美啊,不過這的確是你們女人一輩子的夢。我問,男人不是一貫貪得更沒邊兒?中年男人說,你錯了,現在的男人,還真沒女人貪。時下女人的貪,是被壓制幾千年後的報復性的貪,倒是男人們越活越窩囊,徒有慨嘆“餘生也晚”。中年男人所言,大概也是時下怨男們的共同鬱悶?

 

  女人一生,遇到上述三種男人中的哪一種,才是女人的幸福?是不是三種男人逐一遇上,女人這一生才算完整,才算“夢想照進現實”?先遇哪種男人再遇哪種男人,邂逅順序不同,跟這個女人一生或幸福或痛苦是否關聯?這些問號,其實連我自己都悲觀,它們絕對是哈姆雷特式的問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不過,留言裡說的,女人選擇與哪一種男人共度人生,取決於女人的心智和性格。現實裡卻滿不是這麼簡單。很多時候,女人邂逅男人——其實也是男人邂逅女人——一回事,由不得自己。在某段歲月某個情境裡,女人遇到某種男人,覺得,就是他了。光陰荏苒,換了另一段歲月另一個情境,女人倘真的逐一遇到另幾類品種的N個男人,女人“該”做何選擇,其實內心自有真實的召喚,但“能”做何選擇,“能與不能”,已非女人一人之力或者加上男人二者之力可以決定。真正的決策者,其實是周遭,是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是扔不掉的社會身份,是撕不破的社會角色這層外衣。

 

  令尼采、弗洛伊德等一大批才子為之傾倒的莎樂美,是她那個時代裡無數男人的一生夢想。莎樂美把崇拜給了尼采——那不是尼采所需,把柔情給了尼采和她的共同朋友雷波,把婚姻給了語言學家安佛家——卻跟他維持了44年的無性婚姻,把肉體給了小她15歲的詩人里爾克。那位對女人們的爭論憂憤交加的中年男人後來問我:莎樂美是不是你們全體女人的夢?我想了想,說,莎樂美確實是實現了鄧麗君式四個願望的成功女人,但莎樂美不可複制。

 

  《鞭影下的尼采》一文作者在講述完莎樂美的一生故事後八卦稱:“每一個女人都走在尋找四個男人的路上,可惜,她們絕大多數都倒在倉促的婚姻中。”其實,在尋找的和倒下的,又豈止女人?每一個女人和男人,何嘗沒期許過“莎樂美”?何嘗沒想過,這一生究竟會遇到幾種男人或者幾種女人——哪怕,這期許,這一想,只是電光火閃的一瞬,一念。

 

 

 

文章來源

很多時候,二個人生活比一個人過日子還要辛苦。 一個人的時候,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和誰出去就和誰出去,不必為了男朋友今天被老闆罵了心情不好需要人陪而犧牲和好友的聚會,也不需要因為女朋友感冒發高燒需要照顧而犧牲早上重要會議。一個月不出門,沒有人會對你抱怨日子很無聊,每天吃泡麵,也不會有人嫌你對...

「知足常樂」這句成語,雖是古人說的,如今還是很有用處。事實上,人需要的東西不多,但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因而造成自己的忙碌、緊張,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壓迫感。如果我們能夠盡自己的力,能夠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能夠得多少就得多少,就不會覺得壓力龐大而悶悶不樂。這不是說應該得到的不要,而是不應該得到...

生活本身就是無常的現象,只因一般人不想承認,以致視而不見,不願意說這就是無常,所以是顛倒。 人的種種苦難和問題都和這種顛倒的印象相關,錯把無常當作永恆,不希望接受無常的事實,煩惱就出現了。有人希望年年十八歲,可是十八歲只有一年,再過一年就是十九歲了。天天面對無常而不承認無常,還要遮遮瞞瞞...

別讓自己成為北極熊你聽過北極熊的故事嗎?在北極圈裡,牠可是沒有什麼天敵的,但是聰明的愛斯基摩人,卻可不費吹灰之力逮捕牠…… 愛斯基摩人是怎麼辦到的?這就是上帝給人的智慧吧!他們殺一隻海豹,把牠的血倒進一個水桶裡,用一把兩刃的匕首插在血液中央因為氣溫太低,海豹血立...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