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儘管疫情暫受抑制,但無助感卻持續擴大感染,轉換成強大的控制欲甚至暴力,扭轉各種行為與模式,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建議,人們應趁此時直視並調整自己心理幽微的變化,以面對改變後的權力與關係。

鄧惠文/口述 洪綾襄/整理

這次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人生觀、消費行為和生活形態,儘管人們健忘,但仍會延續超過5~10年。經過大封境之後,最後仍然被需要的,就是民生必需品。以往人們對食物不會帶有特殊情感和謙卑;但現在大家對能買到乾淨、安全食物的超市備感敬重。

高峰期崩解 青壯族群重創

在此之前,科技和資本主義曾毫無限制地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讓人們遠離了生存的本質,但如今大家已經過著這種很特別的生活超過3個月,慢慢學會自給自足的生活,有朋友就準備買攪拌機,準備自己做麵包,也有人開始自己做衣服。

一場危機三則啟示錄》鄧惠文:疫情重塑權力關係,為混亂的自己找到出口

看來疫情可能還會持續一陣子,就算恢復,也會再經歷好幾年的經濟衰退。也許20年後經濟可以復甦,但人生只有一個黃金高峰,因此,那些35~45歲的青壯族群,如今是中階主管或小老闆,原本正在建構人生事業高度的階段,結果景氣衰退,他們受到的衝擊會是最大的。一旦他無法達到原本預期的理想狀態,加上中年危機,會特別需要重新找到人生依據,否則他們會備感時不我予、不公平,甚至要提早面臨權力的挑戰和下放。

以居家辦公為例,組織被拆分各個自給自足的小單位,每個單位必須能獨立完成事物,最小單位就是個人,必須自我管理時間、產值,並與其他部門的連結。中央集權備受挑戰,如果不能證實你的權力存在任何價值,人們就不會追隨你的控管。這是位置-權力結構-對應模式-需求的大考驗,台灣正在經歷這個過程,但我們展現出一個更成熟的民主模式,當然也有國家重回威權。

因此,我認為後疫情時代不會全面去全球化,而是產生更成熟、更能體會彼此是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化模式產生;真的要完全斷絕往來,我拿不到你的口罩,你拿不到我的基因排序,只會讓情況更糟。未來台灣需要在國際間有一個更獨立完整的位置。以前人們不在乎台灣變怎樣,但現在你只能把台灣變得更好,因為這是第一次人們深刻感受到與你同住這塊土地上的人的品質攸關我的生死;一旦全球封境,你就只能留在這裡。

控制欲轉嫁 家暴案件大增

家庭方面,必須注意到自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國家家暴案件暴增,台灣則比去年同期成長5%。家暴是控制欲和權力衝突的現場,很多人是透過社會運作來逃避未解決的家庭問題,但現在卻又必須回到家庭。

 

延伸閱讀

後疫情時代台灣經濟新定位 謝金河:不合時宜法令打掉重練

約瑟夫.史迪格里茲:疫情下的國際經濟解方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以下七件小事,都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比照一下就知道男人做得夠不夠好,當然假如第一次沒有做好,最好認真地提醒他,男人有時候是有點笨的,但是假如接連幾次都沒做好,親愛的姐妹們,就要動腦筋好好想一想啦。第一件,遭遇意外小傷後。比如不小心切菜切了手,比如踩空了摔了一跤,當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我相信哪個男人都...

最好的愛,走到最後,其實是靈魂的相依為命。如果兩個人想好好的在一起,必須有一個人特別特別會忍。   那些難過、那些委屈,我很想說,其實我都懂。我們不是每天都像看起來的那麼開心,我們都有很累的時候。   一個人在黑黑的夜裡,被冷冷的風吹,孤單的,我要你開開心心。即使再難過,當想起...

有時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靜的發呆。有時候,突然覺得心情煩躁,看什麼都覺得不舒服,心裡悶的發慌,拚命想尋找一個出口。有時候,發現身邊的人都不瞭解自己,面對著身邊的人,突然覺得說不出話。有時候,感覺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曾經一直堅持的東西一夜間面目全非。有時候,突然很想逃離現...

▍其實你知道,要想在這個複雜的世界如魚得水般的生存下去,就要學會偽裝自己的情感,就要懂得如何同各種人周旋,就不能一味任性恣意妄為。▍其實你知道,看不慣別人的做法和行為只是因為道行不夠深,不順眼這個詞語是不會出現在成熟人的字典裡的,沒有誰強大到能左右別人的言行舉止。▍其實你知道,把喜歡和討厭分得太清是...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