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是西洋情人節(Saint Valentine’s Day),按照傳統,情人們在這一天透過郵件、卡片、花、糖果的交換,傳達愛意。到底這個節日的來源是什麼呢?有幾個不同的故事版本,這邊舉一個流傳比較廣的版本。
(圖片提供:福斯傳媒提供)
大約在西元二七○年左右,羅馬有一個皇帝克勞狄二世(Claudius II),他的外號是「殘酷的Claudius」,
當他要擴充勢力、率領軍隊去外面打仗時,發現羅馬年輕人都不願意當兵,他認為是因家庭牽掛和拖累的緣故,
所以,下令禁止結婚和訂婚。這讓年輕人十分惶恐,有一個叫聖瓦倫丁(Saint Valentine) 的神父,還是私下替年輕男女主持婚禮,
因此被克勞狄關在監獄裡,但是許多年輕人都到監獄外,把花和寫好的信件丟進窗內給他,他在二月十四日那一天被處死。
這一天就選為紀念他的日子;年輕男女在這一天交換信件、花和糖果,成了傳統。
當聖瓦倫丁在監獄裡時,有一位守衛的女兒常去慰問他,被處死的前一天,他寫了一封信謝謝她的照顧,
結尾他寫「Love, from your Valentine.」。今天在英文裡我們常說Iam your Valentine.(我是你的好朋友,甜心)。
Valentine 變成了一個通用的名詞,意思就是親密的朋友、甜心、情人。
我們在臺灣一年慶祝兩個情人節,一個是陽曆二月十四日的情人節,一個是陰曆七月七日七夕。
說到這裡,我倒想問問大家,「情人」這兩個字的定義是什麼?也許有人會抗議,你們學科學的,什麼東西都要下定義。
你可曾聽過南宋詞人元好問寫的一首詞,當他看見一個捕雁的人,捕獲一隻雌雁,雌雁落在網中死了,
雄雁在旁邊哀鳴,突然向地面猛衝而死,元好問的詞開頭兩句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看不見、摸不著、捉不住、說不清楚的感覺,既然不知情為何物,又何必追根究柢去問「情人」的定義呢?
讓我們嘗試描述「情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圖片提供:福斯傳媒提供)
情人是一個人,當你和他在一起時,你會覺得很開心和舒服,也許你會關懷大笑,也許你會拈花微笑,也許你只想讓他對著你笑。
情人是一個人,當你和他在一起時,想睜大眼睛好好地看著他,也許你想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描繪他的模樣。
情人是一個人,當你和他在一起時,你會聽到鳥語,聞到花香,聽到仙樂,看到彩虹,也許你會感到一片寧靜、一片空白。
情人是一個人,當你和他在一起時,你會擔心風太大,他會著涼;太陽太猛,他會流汗,不過,你自己倒覺得雲淡風輕、溫暖舒暢。
情人是一個人,當你和他在一起時,你會覺得沒有任何煩惱,也許你會覺得一切的煩惱,都是值得的。
情人是一個人,當你和他在一起時,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你會希望地球停止運轉。
情人是一個人,當你和他在一起時,你覺得「情」是一道敞開的大門。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時,你會覺得很孤單,但是,也許你會覺得他還是在你的身旁。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時,你會回想起和他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你會開始編織當他再和你在一起時的歡樂。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時,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你會覺得長途電話實在是最偉大的發明。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時,你會覺得食物只是維持健康的食品,你的味蕾已經宣布罷工,你的腸胃已經失去消化的能力。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時,你會擔心他著涼、中暑、食物中毒、家裡出現小偷、走路被機車撞倒。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時,你會不注意穿衣服而著涼,你會忘記關家裡的門而遭小偷,你會走路不留神差點被機車撞倒。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時,你會想化作一隻小鳥,可是你卻覺得自己好像一隻在地上爬的爬蟲。
那麼如何看待情感才能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之境呢?炯朗校長這樣說:「情」與「理」在拔河
和「情」相對的,卻也相輔相成的是「理」。情來自「心」,理來自「頭腦」。
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坐在一部雙頭馬車上,讓「心」和「頭腦」帶著我們走,也就是讓感情和理性帶著我們走。
我們要讓這兩匹馬互相協助、調整和制衡,走得平穩、走得快捷,走向正確的方向。
(圖片提供:福斯傳媒提供)
「心」是一匹純真的、火熱的馬;「頭腦」是一匹有條理的、冷靜的馬。
「心」是一匹有衝力的馬;「頭腦」是一匹有持久力的馬。
「心」是一匹跑了再算的馬;「頭腦」是一匹算過才跑的馬。
「心」可能是一匹橫衝直撞的馬;「頭腦」是一匹識途老馬。
當「心」這一匹馬看不清楚前面的路時;「頭腦」這一匹馬會幫忙看清楚。
當「心」這一匹馬跑到懸崖邊時;「頭腦」這一匹馬會幫他停下來。
當「心」這一匹馬摔倒時;「頭腦」這一匹馬會幫他站起來。
當「心」這一匹馬饑渴時;「頭腦」這一匹馬會幫他去找水草。
當「心」這一匹馬跑得太快時;「頭腦」這一匹馬會幫他慢下來。
當「心」這一匹馬跑得太慢時;「頭腦」這一匹馬會幫他跑得快一點。
「心」這一匹馬帶著我們去追求;「頭腦」這一匹馬幫我們去接受。
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支配這兩匹馬,從容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本文節錄:【劉炯朗開講:3分鐘拆解社會科學】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劉炯朗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博士。
為國際知名的電腦資訊學者,在即時系統、電腦輔助設計、VLSI布局、組合最佳化、離散數學等領域均有傑出之貢獻。曾先後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出會員。2011年榮獲有「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卡夫曼獎(Phil Kaufman Award);2014年獲IEEE基爾霍夫獎(Gustav Robert Kirchhoff Award);2015年獲中國計算機科學協會海外傑出貢獻獎;2016年獲ACM/SIGDA先驅成就獎。
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1998至2002年間擔任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其於1973年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CM之論文截至2015年被引用超過一萬次,影響極大。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
2005年起,在竹科IC之音主持談話節目「我愛談天你愛笑」,以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暢談科學、文學、歷史、科技發展等各領域的知識,深得大眾喜愛,迄今已出版十餘本科普、散文作品。
著作
《語文力向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
《你沒聽過的邏輯課:探索魔術、博奕、運動賽事背後的法則》
《從輪子到諾貝爾: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劉炯朗讀三字經:國文課沒教的事2》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發現八卦、婚姻、網拍背後的定理》
《國文課沒教的事》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
《大人的社會課:從阻撓議事到邊際效應,搞懂世界的真實運作》
《泛知識時代的7堂課:邁向選舉、密碼、商業交易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