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說:「年輕的時候真的因為買錯東西,交過很多學費
但是到了現在,我已經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知道什麼東西適合自己,所以在下決
定的時候就會很清楚、很確定」
其實,不光只是買東西就連尋找適合的男人
此刻的吳淡如,也自有一番了悟或許這樣說會有
人覺得這個比喻有點輕率
但是我真的覺得,女人尋
找適合的男人
就像是尋找一雙適合的鞋子
在年輕的時候,女人買的
往往是最華麗
最能墊高自己高度的鞋子
或許是高跟鞋、或許是恨天高
即使難穿也沒關係
因為妳覺得妳自己可以忍耐
但是,如果有一天
妳忍耐到拇指外翻、腳起水泡
妳才會發現,鞋子最重要的功能
其實是要陪妳走路而已
而走路是要往前走的,不是要站在原地的
婚姻就像找鞋標準一直在變
所以,這時候妳就會去找一雙很舒適的
會保護妳的腳的、會陪著妳一起向前走的鞋
而不是去增加你的高度,因為妳就是這個樣子
吳淡如說:「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個前提
就是妳也不能找太醜的鞋
因為如果太醜妳就不會喜歡它」
婚姻其實就像每個人在找鞋而已
我發現自己從很年輕的時候到現在
找鞋的人格一直慢慢地在改變
因為你已經慢慢接受自己原本的高度
不需要靠鞋子來墊高自己了
不過,雖然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簡單
似乎人人都可以領會
但是,吳淡如也坦承
要充分參悟其中的道理,
其實不是那麼容易
吳淡如以自己為例,和男朋友Simon鄧
其實在民國八十二年就認識,原先只是朋友
直到最近這一、兩年兩個人才有比較深入的來往
那種感覺就像古代的文藝小說中所說的
『過盡千帆皆不是』
妳會突然發現好男人還是在妳的身邊
他就是那一雙很舒服的鞋
吳淡如說:「我男朋友對我的所有態度
永遠是:『我可以為妳做什麼?」』
我後來才覺得
原來這才是人間最稀罕的一種品質」
我真的是後來才發現
像這種從台北載妳到高雄
都叫做『順路』的人
而且他自己有他自己的工作原則、價值觀、人生觀
他不會嫉妒妳的成就,也不會嫉妒妳賺的錢
願意對妳的一切樂觀其成
對任何妳想做的各種實驗,永遠都不加置諱
因為那不關他的事,這是妳自己的選擇
老實跟你說,這樣的人還真少
正如吳淡如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所說的:
「沒有一種幸福的背後不站著一個曾經咬緊牙根的堅定靈魂」
吳淡如如今對生活和人生的了悟
其實也經過一番寒風徹骨
從來沒有在人前掉過一滴眼淚的吳淡如
在看到弟弟的字跡那一剎那,還是當場哭了起來
弟弟的離開對我的人生,其實影響很大
即使是我後來跑去奧修社區在做一些 meditation(冥想)的時候,
都還是會放聲大哭
表示你的那種悲傷的能量
還是在漸漸釋放之中
弟弟的離開,
第一當然是讓我體會到人生無常
第二是讓我了解,人生的快樂和不快樂
真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跟你原先擁有的資質完全無關
我開始看見人有無限可能,我不是只能做這些事情」
「就是我一定要把人生過得加倍精采
該玩的一定替你去玩;該看的花該看的動物,都幫你去看;
該償還的,我也幫你償還
耳邊響起的,正是吳淡如的那句話:
精采原文在這裡>> 挑鞋理論 - 溫馨勵志文章 - 優仕網共產檔 http://share.youthwant.com.tw/D31008342.html
不想寂寞,不敢付出,不敢追求
我們在曖昧的界線中遊走,不太近,也不太遠。我一直在想,現在的人是不是都太軟弱了呢? 不想寂寞,卻也不敢付出,更不敢去追求。 我們常常懷疑自己:明明條件不差,為什麼偏偏沒有另一半? 那些不那麼漂亮,不那麼可愛,不那麼幽默的人, 反而擁有令人羨慕的感情,為什麼呢...
微笑的遇見,微笑地說再見
遇見的時候,或許下著雨,或許放著晴, 我們有同樣的慌亂,同樣的驚喜。 城市很大,世界也不小, 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相遇的問題, 好像相遇這件事情,理直氣壯得毫無道理。 你想過嗎? 為什麼億億萬萬人擁擠的藍色小星球裡,能夠遇見? 我...
等待適當的時候再相遇
有時候,買了一本書或者一張唱碟回家,唱碟聽過一次之後,不怎麼喜歡,於是長久放在抽屜裡。那本書,翻過幾頁之後,就一直放在一旁。 過了很久之後,你在書架上偶爾發現這本書,一看之下,就有相逢恨晚的感覺,這麼好的書,為何你忘記了它的存在?如果早一點看到,你的境界也許都會跟現在不一樣。然後,某年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