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記得自己小時候,如果遇到人生重大問題,我鮮少問別人意見,都盡量自己去找答案,因為別人給的答案不一定對自己的問題有效,所以我除了思考、研究、觀察、實驗之外,還會大量看書、上網搜信息,讓自己成為自己問題的唯一解答者。
當我成為作家與老師後,我每天被成百上千的問題包圍著,問題包括:我該去考研還是去找工作?我該選擇在家鄉還是到大城市?我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工作,還是聽爸媽的話去考律師?我該選擇娶A還是娶B?我明天要考廣告學,請問我該讀哪些書?我該怎麼讓自己有成就?我要如何一天讀一本書?……
所有五花八門的問題,其實歸結起來只有一種:就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能百分之百決定自己的人生,為自己做全權的決定。因為自小父母與老師就幫他們把生活與人生方向定好了,一旦長大成人,發現自己可以做決定時,卻開始害怕自己做的決定會有錯、會受傷、會失敗,所以拿著自己的問題到處去問人,病急亂投醫,到處拿別人的藥方來醫自己的病,就像是拿著指往別人家的地圖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樣荒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場大學演講之後,有位學生興沖衝跑來問我:“老師,我下個月就要去巴黎了,你能告訴我你對巴黎的看法嗎?”我還記得當時我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看著她說:“天啊,這是你第一次去巴黎,你怎麼捨得把你對巴黎的'首度定義權'交給我?你擁有最寬廣、對巴黎探索後的首度定義權,這是你生命專有的,不該讓任何別人的看法阻擋在你與巴黎之間!”
一如我在《10堂量子創意課書中提到的:提出這樣問題的人,已經多到無可數計,似乎大家都把我當成了活的搜索引擎,包括“我下週要去印度了,你能推薦我去哪些地方嗎?請問我應該搭哪家航空公司?我該住在哪裡?”諸如此類的,我只覺得很奇怪,現在網絡信息這麼發達,怎麼不自己上網好好查、好好比較?把找數據的過程也當成是旅行的一部分?而不是連旅程細節都要聽別人的意見,吃喝玩住都跟著我的足跡,那你的旅程就跟我的沒兩樣。
“創意”是一種態度,一種對生命的主動、積極、自主、負全責的態度,“創意”不是某類行業、某項職業或是某種環境,不要做一個“老跟別人要現成答案”的人,這樣就像“老吃成藥卻不自己想辦法改善體質”,久了自己都失去自愈力。我自己就是個不愛向人要現成答案的人,因為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所有的解答都藏在問題裡。我當然也希望讀者、學生也都是自己探索答案的主動者,如果我輕易地給了答案,就剝奪了他們探索的樂趣——這包括跟我要現成書單(有的還問我這本書跟那本書有什麼差別)。
要我在書上簽一句座右銘的讀者,如果當場時間允許,我都會苦口婆心跟他們說:“ 自己的書單得自己找,因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的主專長是什麼、你的興趣是什麼、你的人生打算往哪個方向發展,你得自己去從第一本有興趣的書開始讀起,然後從這本書再去延伸閱讀下一本書……你得有自己的圖書分類系統,就像你無法搬一堆不適合你家風格的家具往家裡放,你得清楚知道你自己的體質,為自己點菜,而不是照本宣科吃別人推薦的東西。”
千萬不要做意見或是現成答案的乞討者,請做自己生命的拓荒者、先鋒部隊,請去探尋自己知識與智能的上游,如此你才能為自己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走出不一樣的第一步。
女人,絕對不要用身體去留男人!!!
一個男人,他可以不接受一個女人的愛,可是他不會拒絕這個女人的身體。也就是說,對于男人而言,情和性,是可以分離的,沒有必然的糾葛。女人們往往是天真的,她們想當然的以為只要一個男人還肯和她上床,還饒有興致地和她纏綿,還會在做愛的時候表現得體貼和亢奮,那麼,這個男人就是還對她有留戀,有感情,還有留住這個...
原來...每一個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有原因!!
喜歡你的人給了你溫暖和勇氣。你喜歡的人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寬容與尊重。不喜歡你的人,讓你自省與成長。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事,我們都做不了主。譬如離去的時間,譬如走...
戒掉___,會讓30歲越活越輕鬆?!現在就必須馬上改變的「6件事」
從戀愛、減肥到換工作……,積極挑戰各種事物的20歲。但是,進入30歲以後,社會地位會有所變化,周圍所投注的視線有所改變,就連體質上都會出現變化,無法照現狀持續下去。 那麼,為了讓30歲女性更閃耀發光,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在這裡這回要告訴大家成為30歲以後必須重新檢視的...
以指尖讓他心動…!讓女性魅力上升的「美麗動作」......❤
指尖是女性展現魅力的部位之一,但指尖動作粗魯的女性意外地不少,就算美甲做的再漂亮,和男性約會時粗魯地一把抓住玻璃杯也會被認為很男性化吧。 這次我們就將告訴大家能讓女性魅力急速上升的「指尖動作」為何。 1:女性魅力急速上升! 活用「交叉法則」 例如拿面前的筆或吃飯時拿杯子、以手將頭髮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