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雜誌每年底的重頭大戲「Top Ten Everything of 2014」,公布了「Top 10 Moments for Women」(2014女性年度大事)精選10件在2014年大放光芒的偉大女性重要事蹟。甚至連美國漫威漫畫公司都宣布超級英雄雷神索爾,將在最新系列中被女人取而代之成為「女雷神」;知名漫畫DC公司也宣布籌拍「神力女超人」電影,打破超級英雄被男人壟斷的局面。
但,真的這樣就夠了嗎?
女性能和男性一樣成功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什麼身為女性的我們總是「不敢相信」?
根據統計,
- 男性比女性更常要求加薪,比例高過4倍,而即使女性提出加薪,所提金額也比男性少30%。
- 男女人數均等的重要會議上,女性發言會比男性少75%。
- 男性平均把自己的表現高估30%,稱之為「真心過度自信」。
- 女員工認為自己符合100%的職務要求以後,才會提出升遷申請,而男員工只要自認符合60%的職務要求,就會樂於提出申請。
- 男性獲得新職位時,就會想著下一個目標,女性則是急欲證明自己值得這個位置。
兩位白宮資深女記者,ABC新聞台《早安美國》撰稿人克萊爾.史普曼(Claire Shipman)和凱蒂‧凱(Katty Kay),根據數十年來採訪全球頂尖女性的觀察,與職場現象、行為心理學、腦科學的分析,直指女性和男性最大的人格特質差異,在於「信心」
快來看看除了實力以外,信心如何阻礙了女性獲得成功:
女性逐漸抬頭,但是還不夠
《經濟學人》把女性投入職場列為當代最深遠的社會改變。在美國,女性取得大專及研究所學歷的人數已超越男性,不少龍頭企業由女性掌管,全球十七個國家由女性擔任元首。就美國而言,女性掌握八○%的消費支出,而且二○一八年以後妻子的平均收入會高於丈夫。現在女性占勞動人口的一半,擔任中階員工的人數變多,逐漸縮小與男性的差距,清楚展現女性的本領。只要仔細觀察社會趨勢,都看得出女性日漸抬頭。
然而,依然不夠。
位居要職的女性依然鳳毛麟角,人數也停滯不前。無論在任何層級職等,我們的本領被看低,而會有這種困局,是因為我們幾乎看不見自己擁有何種可能,連想也不願想。
「男性照鏡子想像未來的職涯發展時,會看見自己成為參議員,女性則絕對不會這麼想。」這個簡單犀利的見解出自資深女權人士威爾遜(Marie Wilson),激發我們進一步探索。我們認同這句話,一語道出女性的保守與不安,但我們想再加上一句話:即使我們已是參議員、執行長或頂尖表演人員,在鏡中依然看不見自己,也看不見自己的成就。許多出類拔萃的女性依然擔心會有人說她們並不夠格。爬得越高,擔憂通常不減反增。
臉書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出版《挺身而進》的一年以前,告訴我們:「直到現在,我有時依然會一早醒來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不確定自己是否該待在這個位置。」
我們兩個跟她一樣,多年以來把自己的成功歸為僥倖,或像電影《慾望街車》的女主角白蘭琪那樣,把成功歸於「陌生人的好意」。我們不是存心貶低自己,而是相信事情確實如此。畢竟,我們何德何能可以爬到現在的位置?
冒充的信心?
女性通常就是少了點自信。
社會學教授麥金托舒(Peggy McIntosh)任教於衛斯理學院,針對「冒充者症候群」(fraud syndrome)寫過許多文章,她清楚記得自己參加過的某場研討會:「在會議期間,十七個女性與會者坐在同一排,先後發言,每一位剛開始都語帶抱歉或自我否定:『我只有一點要說⋯⋯』或是『我對這件事沒有太多想法⋯⋯』或是『我不知道這樣說是否正確⋯⋯』而這還是一場有關女性領導統御的研討會呢!」
調查數據也很不樂觀。跟男性相比,我們容易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獲得升遷,擔心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時常跟研究人員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就是缺乏自信。
有一部分的問題出在我們想不通社會的潛規則。長久以來,我們相信只要認真工作,不惹麻煩,就能發揮潛能、獲得獎勵。然而接下來我們發覺身邊的男性升遷比我們迅速,薪水也比我們優渥。我們內心深處知道他們並非比較有本事,甚至通常比較沒本事,但他們能展現泰然自若的神情,因此獲得關注與獎勵。那份泰然與把握正是信心的展現,或至少是他們自以為的信心。
女性往往對男性所展現的自信嗤之以鼻,無法認同。多數女性無法自在地主導話題、盛氣凌人、打斷他人發言,或者把自身成就掛在嘴邊。有些女性試過這類做法,卻發現終究格格不入。
完美主義會害人?
舉我們的朋友凡妮莎為例。她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是相當成功的募款高手。最近該組織的負責人找她做年度評鑑。她認為自己替組織募得大筆資金,應該能大獲表揚,結果卻令她如夢初醒。沒錯,她確實募款有功,但如果她有心成為高階主管,就必須開始做決策。「決策的對錯無關緊要,」他告訴她,「重點在於讓妳的團隊知道妳能訂立目標並堅持到底。」凡妮莎感到難以置信。決策的對錯無關緊要?她完全無法接受。
然而凡妮莎知道負責人說得沒錯。她太關注於事事盡善盡美,絕不犯錯,結果變得難以下決策,尤其是必須當機立斷的決策。凡妮莎跟許多女性一樣是完美主義者,但她的團隊其實並不需要她事事追求完美,天天工作十四小時。此外,這種習慣導致她做事時變得瞻前顧後,不夠果斷。
就是少了二○%
「女性缺乏自信」不只是讓人難受的成見,而是有不少資料佐證的事實。英國領導管理學院在二○一一年展開一項研究,拿一系列問題詢問英國婦女在專業領域的自信程度。結果顯示她們的自信程度不高,高達半數懷疑自己的工作表現。相較之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訪男性會懷疑自己。
卡內基美隆大學經濟教授鮑柏克(Linda Babcock)著有《女人要會說,男人要會聽》,指出美國女性同樣缺乏自信,造成的後果十分明顯。她跟商學院學生合作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常要求加薪,比例高過四倍,而即使女性提出加薪,所提金額也比男性少三○%。
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教授黛薇森(Marilyn Davidson)認為問題來自缺乏自信與期望。她每年問學生在畢業五年以後想獲得多少薪水,又自認值得多少薪水。「我大概持續問了七年。」她說,「每年男同學跟女同學的答案都大不相同,男同學期望的薪水明顯高於女同學,認為自己值得的薪水數目也高上許多。」她說男同學認為自己應得的年薪平均為八萬英鎊,女同學則認為是六萬四千英鎊—兩者相差一萬六千英鎊。
更殘酷的秘密……
我們不該再掩飾心中的自我懷疑,甚至加深自我懷疑,而該試著克服。信心並非無關緊要,而是至關重要。
我們相信辛勤、圓融、完美的表現,是職場的生存之道,倘若過度自信則會釀成大禍。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柏克萊大學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安德森(Cameron Anderson),專門研究過度自信,從二○○九年開始比較信心與能力的關係。
他列出一份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清單,找來二百四十二名學生,請他們勾選聽過的人名或事件,其中包含似是而非的偽選項,例如希達珂女王、伽利略.勒法諾,以及墨菲的最終逃亡。安德森發現學生勾出偽選項的數目跟過度自信的程度有關。(這些學生毫不質疑地勾出偽選項,可見他們不僅能力較差,且不懂裝懂。)期末之際,安德森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在其他學生眼中,勾選最多偽選項的學生反而更受尊敬,也更有聲望與影響力。就職場而言,這些人備受稱讚,說話有分量,主導公司裡的討論與決策。換言之,雖然他們能力較差,卻最受尊敬,在同儕之中也一呼百諾。
這項研究結果顛覆一般假想,有點令人喪氣。難道信心比能力重要?我們不願相信,甚至要求安德森提出另一套解釋,但又不得不承認這符合多年來的經驗值。無論在公司或家長會,總有人較受稱讚,意見也更多人聽,能主導討論方向,通常也能決定最後結果,讓自己的點子得到採納。他們不見得最有能力,但肯定最有自信。
對於深信能力是成功關鍵的女性來說,安德森堅稱實力毫不重要的說法,無疑是一記重拳。「人只要有自信,認為自己有實力,不管實力如何,言行舉止都會不同。」安德森說他們的動作誇張,語調沉穩,通常會積極發言,展現泰然自若的神色。「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們的一言一行顯然充滿自信。但到底有無實力?似乎不是這麼重要了。」
信心常左右人心。我們重視信心,也佩服信心滿滿的人。安德森認為這說明了為何能力較差的人,反而更快升遷。令人氣結的是,無能似乎也不會太糟(這解釋了許多高中生的人際關係)。在安德森的研究中,有信心但沒實力的學生毫不因此受限,反而得到其他同學的稱讚,享有地位。他認為,「最自信的學生最受歡迎。大家不會把他們的過度自信當成自戀。」
這是個關鍵。過度自信恐流於傲慢自負,但安德森認為自信學生跟其他學生仍能關係良好,因為他們跟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學生一樣,不是裝自信,而是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很優秀,其他學生正是看見這一點。他告訴我們,裝出來的自信有破綻,無論再怎麼虛張聲勢,只要不是真心相信自己,終究會眼神猶疑,音調變高,或在其他方面露出馬腳。我們不見得自己知道,但多數人認得出誰在虛張聲勢。
也許出於眼紅,我們兩個都想知道安德森是否認為過度自信的學生頭腦不靈光。他們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信心超過實力?結果他承認他們確實能力不是最強,但也沒有自信過頭。再受歡迎的飛行員,至少要有本事降落飛機。如果信心與實力的差距太過懸殊,過度自信確實會轉為缺點與無能,但多數女性不必擔憂這個問題。
一旦我們不再認為安德森口中的世界很不公平,就看出一個有用的啟示:幾十年來,女性誤解了職場的一條重要法則。才幹不只關乎實力,也關乎信心,妳得有自信,才能在職場游刃有餘。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信心密碼:放手做,勇敢錯!讓100萬人自信升級的行動指南》
擺脫 女性莫須有的自卑感+男性百口莫辯的負罪感
從找回自信心的這一刻起,讓兩性關係更平等融洽!
《挺身而進》實踐版 臉書COO雪柔.桑德伯格鄭重推薦
★甫上市即攻占美國亞馬遜總榜TOP10!
★話題不斷,大西洋月刊封面人物、彭博商周、ABC、CBS電視新聞專訪!
★最多男性購買的女性勵志書!買給女兒、女性友人、妻子、女朋友看,也給自己看
作者簡介
克萊爾‧史普曼Claire Shipman
ABC新聞台《早安美國》撰稿人。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任職NBC白宮記者,主要負責政治新聞。任職CNN期間,因報導蘇聯八月政變,深度報導與精準分析,讓她榮獲「皮柏蒂獎」,之後也陸續獲得「全國頭條新聞評論獎」等各項殊榮。現居華府,先生傑‧卡尼(Jay Carney)也為《時代》雜誌白宮記者。寫這本書的其中一個動機是,她發現自己上政論節目時,儘管準備了相當多的資料,發言時間卻不及其他男性評論員多。她不禁懷疑起自己的能力,於是從自己的經驗,開始探討兩性在職場上的表現差異,並花費了兩年的時間,與好友凱蒂‧凱從腦神經最前線、認知心理學,以及職場實力,探訪信心密碼。
凱蒂‧凱Katty Kay
BBC 世界新聞美國白宮特派記者。畢業於牛津大學,曾任職於銀行,後來到辛巴威從事志工工作,由於口條清晰,受邀成為BBC駐辛巴威記者。她在新聞工作的傑出表現有目共睹,為賴瑞金與眾多知名新聞節目的撰稿人。現居華府,致力鼓勵女性在職場上能夠發揮潛能,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