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與人之間相處也是這樣。要愛別人,就不要讓自己情緒化。很多時候我們出發點是善的、好的,但一點點下去,就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變得情緒化,失去本來了。本來父母愛孩子,是希望孩子變好,可是看著孩子犯錯誤,自己的氣倒上來了,對孩子亂打一通。事後想想,事情有那麼嚴重嗎?也沒那麼嚴重。

有些父母過分不理智,如果老師教訓一下自己的孩子,就心疼孩子被老師罵,甚至還跑到學校跟老師理論一通,老師以後也不太敢教他的孩子了。這麼一來,孩子覺得他做了壞事反正有父母做靠山,連老師都不敢管。到後來,孩子長大,對錯是非分不清,做父母的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

人一定要理性,人的情緒反應過度,很難產生出愛。所以,佛教提倡“平等舍”。溺愛,會迷失人的反應;憎恨,又會讓人失去理智。怒火中燒時,就很難產生愛。我們應該把憎恨心和溺愛心放一放,以較平衡的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或旁觀者的角度考慮:這樣做,這樣想別人是對還是錯?

我們想要付出的愛心,不一定都是笑臉和美語。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孩子好,父母表現一些憤怒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佛教中,諸佛菩薩為了調伏眾生,有的會顯現慈悲相,有的會顯現憤怒相。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有時候要扮演白臉,有時候要扮演黑臉,該扮演什麼角色必須得扮演,不可能永遠是一個面孔。

一旦思維這樣往中間靠,就會發現,因為思考方式多層次了,我們就很容易變成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在通情之外還能達理,這非常重要。完全靠情意或者完全靠理智都是不平衡的,有時候理智過度,也會失去情意。所以,這兩種方式平衡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人們面對事情時能夠盡量免除一些痛苦。

在人與人相處中,如果你認為對的事情總是給對方帶來痛苦,實際是對對方的不尊重。我們既然愛對方,就要讓他免於痛苦。在家庭裡,很多做丈夫的表示自己愛太太,太太的行為模式、穿著,乃至講話姿態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全由他主導,他的標準就是太太的標準,太太想有一點小小的變動都不被允許,他把太太當一件自己希望的工藝品來塑造,這就是典型的對對方不尊重。

愛,為什麼很多最後都變成了衝突呢?其實是不懂得尊重對方的緣故。我們真正愛對方,應該是多為對方著想,要樂對方所樂,這樣就能理智而心平氣和地看待問題了。

 



當你站在你愛的人面前,你的心跳會加速;當你與你愛的人四目交投,你會害羞;但當你站在你喜歡的人面前,你只感到開心;但當你與你喜歡的人四目交投,你只會微笑.當你與你愛的人對話,你覺得難以啟齒;當你愛的人哭,你會陪她一起哭;但當你和你喜歡的人對話,你可以暢所欲言;但當你喜歡的人哭,你會技巧的安慰她.&nb...

傻孩子,到現在還放不下對方嗎,, 傻孩子,到現在還想著對方的一點一滴嗎,,, 傻孩子,有些人、有些事、我們可能偏偏放不下,,, 傻孩子,我來給你做個試驗: 你拿著一個茶杯,然後就往裏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   你燙到手的時候是馬上松手了嗎? 知道我想說什麽了嗎? 這個世界上...

你從不曾問我的名字,也不肯告訴我你的名字。你只會在最忘情的時候,喊一聲寶貝,是怕叫錯吧。每次見到你,我都瞪大了眼睛,一遍遍地看你,你的臉龐,你的眉毛,你的眼睛,你的鼻子,你的嘴巴,還有鼻翼上那顆小小的黑痣。我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腦海裏。然而,每次想你,記憶裏的笑容都是模糊的。 你問我為什麽每次...

認識你之前,我依然喜歡笑,只是我已經忘了我自己。我對什麽都不期待,對什麽都不相信。我假裝自己開心,什麽都裝作沒關系。對任何事都絕口不提,對任何事都保持著極高免疫力。 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寬容。我每天看別人戀愛,看兩個人幸福。是的,寬容讓我允許別人比我幸福。我鄙視沒有愛情的人,當然這裏包括我。 我把自己...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