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讓我選擇做一隻什麼樣的動物,我說是蝸牛,一隻快樂生活的蝸牛。蝸牛走路很慢很慢,但自得其樂,身邊的美景看得比走馬觀花的人清楚多了。它們活動的天地小,所知道的事情也少,然而“不知道”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一隻脆弱的蝸牛經受不了資訊的大爆炸﹔它們“不知道”南山不老鬆在靜觀雲卷雲舒、花開花落中活得那麼久遠,不知道時間是如何催人變老,所以它們活得沒有煩惱,沒有恐懼。它們的需求降到最低,快樂卻隨之變得寬闊。

 

看法國經典自然紀錄片《微觀世界》,兩隻被陽光照射得晶瑩剔透、潔淨無瑕的蝸牛相親相愛,難舍難分,那一刻我極其感動,有愛、有幸福、有陶醉、有偎依的溫暖、有生命的圓滿存在,時間也會緩慢下來,而不是變成催迫的鞭子,生命的短暫又算得了什麼呢?應有的快樂,我已享有過,繁華過後,我在返璞歸真中自由自在,藐視死亡和喧囂的沸騰——我從蝸牛“波瀾不驚”的沈默中讀出這種“生活宣言”。

 

陽光不會將蝸牛的頭腦曬得發熱,我在院子裡的牆壁上、草叢中從來沒有看見過一隻為欲望發狂的蝸牛。因為頭腦的平靜撫平了狂跳的心,它們生活在溫潤當中,時間永恆的信念也平穩了它們忙亂的腳步,它們簡直具有貴族的氣質。當其他動物倍感迷茫的時候,蝸牛永遠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一隻蝸牛牽著另一隻蝸牛去散步,那種舒緩的優雅、高貴的寧靜,非常動人﹔我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我祇是知道時間在慷慨地回報我,因為心靈和情緒重新獲得澄澈純粹、悠遠綿長。在蝸牛那裡,無所謂孤獨、寂寞,即使祇有一隻蝸牛,也悠然自得。

 

它們常背負外殼走出來,朝身邊看,留意身邊的細節和故事,看似遲鈍、實在敏銳地看待這個紛雜的世界。跟陌生的蝸牛擁抱,用真誠的觸角交談,或者各走各道,沒有窺探和僭越的想法,這是一個井然有序、快樂隨意的小小世界。所有的蝸牛都活得謙虛而有意義,可能連意義都沒有,但一定覺得這樣生活著也是有意思的。

 

蝸牛教會我慢慢地靜下來,能夠瞭解到一朵花怎樣紅艷燦爛了周圍的時空,懂得一群螞蟻發生在地底下的迷人故事﹔

 

它們告訴我,祇是拍拍朋友的肩膀,一言不發,心湖上也會水波瀲灩﹔

 

我從蝸牛那裡希望自己以後不再迷信速度,緩慢也有所抵達,可能還別有洞天,認真品味就抓住了生活的要害,生活也許真是一場比賽,但最快的人並不一定總是贏﹔

 

我學了不少課程,但是都沒有告訴我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人。是蝸牛,讓我選修了人生的快樂。不給自己後悔的機會,祇要覺得正確,就流暢自得地向前行走,捨得用生命的“濃墨”去書寫所有的軌跡,不曾藏掖隱瞞,永遠銀白如雪,那其中的快樂自然就升華成為一種幸福。

作者/許添盛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方式有所偏差,導致兩大問題:一、它設立一套標準,讓每個人幾乎別無選擇地在同一條道路上互相廝殺。二、我們的教育並未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獨特的才能和價值。由於教育觀念的狹隘,致使教育體系無法包容某些特殊自閉、過動或智障學生;但經過觀察和研究,我們發現,其實看似過動或愛搗蛋...

有部電影叫做《時時刻刻》(The Hours),其中有句話頗發人深省:「人生什麼叫做幸福?幸福是在一早起床的時刻,你覺得今天充滿了許多可能性。」我相信,每一位成年人在回首來時路時,可能都會發現自己曾是個對存在充滿自信、情感色彩濃烈且生命神采飛揚的青少年,也曾覺得人生有著許多可能性,並對人生充滿期望。...

他們是一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卻沒有一塊走,他們共同在一起生活了四十三個春秋,四十三個春秋,人這一輩子能有幾個四十三。 他們到來的時候,是母親走的時候,母親走的時候什麼都沒有留下,如果非得說留下了,只留給他們一條通往著坎坷的路。 他們原本不傻,可還是傻了,從什麼時候傻的,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他們一個...

生活中我們需要懂得感謝,不光是那些幫助我們的人,甚至是敵人、是挫折,我們也得學會感謝。感謝挫折,因為它讓你學到了以前不具備的品質,使你更加成熟;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是他讓你獨立,讓你自主行事;感謝天災,它磨煉了你的意志,使你變得更加堅強。 人生必須要經歷磨難才能完美!要感謝善意的批評,也要感謝無理的...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