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個人的身材 , 就能透露出他的修養!

  不久前聽到一句頗有哲理的話:看一個人的身材,就大概知道他的修養。此話初聽起來似覺有些玄乎,但細想一下,一個人的身材與修養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定的關聯。

  仔細觀察一下就知道,生活中很難見到一位聰慧伶俐或優雅高貴的女性是個胖子。她肯定不會有粗粗的水桶腰、圓滾滾的脖子、肥厚的下巴、胖嘟嘟的手、木樁般的大腿。
  一般而言,那些文化程度較高、有思想、較理智的女性,大都身材苗條、舉止優雅、步態輕盈、形象端莊,比如彭麗媛和楊瀾;相反,那些態度粗魯、任性放縱、從不讀書的女性,少女時代的苗條卻常成為曇花一現的回憶。
  對於男性來說,修養對身材的影響也顯而易見。一位熱愛生活、堅守事業的男子漢,往往會擁有健壯的身軀、協調的體型、結實的腹肌。普京、奧巴馬那樣的政壇明星,運動員般的驕人身材成為他們爭得選票的重要砝碼,挑剔的選民絕不喜歡把選票投給連自己身材都管不了的胖人。大量事實證明,身材勻稱的人會比肥胖者更容易成功。


看一個人的身材,就大概知道他的修養
  20歲之前不漂亮可以怪父母,20歲之後不漂亮要怪自己。一個人優雅的形像不一定會帶來成功,但一個破敗的形像一定會讓你很失敗。形像是人的一張永遠的名片。
  人的一生中,衣服可以有幾千套,鈔票可以有千萬張,而體面的好身材一輩子只有一副,舊了不能換!皺了不能燙!良好的形像是有生產力的,今天不管你有多少錢別人看不到,但形像是無價的。
  標準的身材形像是一個人永久的時裝,很多人花很多的錢來裝修自己的房子,(其實沒有幾個人會來參觀你的房子),卻不懂保養自己的體型,帶著一副肥胖、鬆弛、臃腫、下垂的身材到處讓別人參觀,即使再有錢也不能顯示你的高貴氣質,但是一副好的身材卻可以讓你贏得更多人的尊重。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街上難見到胖子,外國人都感嘆,人人一身灰藍制服的中國人咋都那麼苗條?那時每月二兩油,過節才吃得上肉,糧票還得省著使,想胖也胖不起來。現在過上天天能吃肉的日子,再加上市場開放帶來的各種新鮮食品、越來越多精細加工的食品、越來越厚重的味蕾刺激和過度飲食,肥胖便如瘟疫般傳染開來。中年不到的就開始高血脂,於是心臟血壓都有了問題。一位本來青春健美的大學生,工作一年就變成了胖子。有的單位體檢,連20多歲的年輕人都加入了脂肪肝的行列。
  中國從獨生子女時代開始,因父母溺愛放縱,胖孩子便舉目皆見。帶孩子吃麥當勞、肯德基、任孩子喝工業飲料、吃甜點、工業食品,都成為愛孩子的標誌,其實這正是害了孩子的表現。其實,中國育兒傳統中,早有三分飢、三分寒保平安之說。
  修養,即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和素養。試想,一個人連自己的形象都不關心、不在乎,怎麼能夠證明其對自己人生的高度責任感呢?一個人如果可以任由自己的體型橫向發展,怎麼能夠說明其對生命質量的精緻追求呢?
  當今社會有一種追求品牌時尚或青睞奢侈品的風潮。看看那些高檔品牌的產品,所有的材料、尺寸、搭配、比例、做工……都是精益求精、追求精緻和精細。如果你身上穿的、帶的都是精緻產品,而你的身材是一個粗製濫造的產品,會有美感嗎?試問,對於一個人來講,是所使用的服裝和用品的質量更加重要,還是其身體的質量、尺寸、比例和形象更加重要呢?試想,一個身材圓咕隆咚的人搭配一身的名牌和奢侈品,會產生美的效果嗎?
  有的人年紀不大,就因為無知或因為放縱而把自己吃成一個靠重量和體積取勝的體型。這分明是自我放縱的體現,分明是缺乏自我約束力的體現,分明是不注重個人修養的體現。
  有的人年紀一大把了,還有著年輕人一般的身材。只見他或者她的人前風光,可沒見他們操持自己身體的那份精心。他或她幾十年如一日地精選飲食、按時運動、按時靜坐、按時入睡,自覺不多吃半碗飯、一塊肉、一塊糖,不該吃的食品一口不碰。
  有本時尚雜誌的女主編身材極好,有人就評論說:這樣的身材,顯示了卓越的自我修養。
  不喜歡學習,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沒有意志力,管不住嘴,邁不開腿,嬌生慣養、自我放任、缺乏毅力、不懂得健康知識等等,是導致疾病、皮膚粗糙、肥胖和身材醜陋的主因。
  保持好的身材、減肥,同時也是學習自律的過程,更是鍛煉意志力的方法。其實,拒絕肥胖必須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只需要做兩件事:
1、用科學的健康減肥方式。 
2、堅持行動。


文/駱大宇美國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産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位。董事會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

有三個囚犯被判入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人每人一個要求。第一個人是美國人,他愛抽雪茄就要了三箱雪茄。第二個人是法國人,他喜歡浪漫,因此要了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第三個人是猶太人,他只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監獄的是美國人,他的嘴裡和鼻孔裡都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

文/吳淡如我打過很多次的退堂鼓。理由很多。發現自己生性愚魯,所以放棄學鋼琴;發現自己身段不夠矯捷,每次上課都搞得腰痠背痛,所以放棄學舞;我也發現自己實在沒有真正的興趣,所以在大學畢業後放棄司法界這一途;或發現那人的人生目標與情趣和我相差甚多,所以放棄愛情。人生是在渴望、選擇、放棄之間起起伏伏。放棄,...

我們不會在三分鐘內成功,但也許只要一分鐘,生命從此不同。 我們常常在不該打退堂鼓時拚命打退堂鼓,為了恐懼失敗(萬一失敗了,別人會笑我吧?我們總是這麼警告自己)而不敢嘗試成功,其實這是划不來的。我永遠記得華裔溜冰高手關穎珊在贏得西元兩千年世界溜冰冠軍時的精采表現。她一心想贏得第一名,然而在最...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