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緣聚而來,緣散而去,聚散乃人生常態,有緣成為同路人,到站各自奔東西。 

古人送別到十里長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覺得人生處處佈滿驛站,一揮手,便成別離。 

自小,每年分班或畢業典禮都像大禍臨頭。不斷結交的好友又不斷失去。上大學時,老同學寫來信,讀了深有感慨。

他說,回顧同窗三載,前後桌到左右班,再到現在兩個學校、兩個城市,距離越來越遠,而朋友也越來越「老」了,其間的幾句玩笑也成了我們僅有的談笑了。

可不是嗎?相聚的日子太長,很容易變得平淡,正像那歌中唱的:「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卻各奔東西!」 

自分開之後,冷暖自如,久別重逢,似乎有了機會吐無邊的感慨,卻往往不知從何說起,於是只有數句寒暄,加上搜腸刮肚的幾個並不可笑的身邊奇聞軼事。

多年不見的朋友,再見面時,覺得彼此都有一點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雙悲傷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臉的喜悅,有人卻一臉風霜,歲月滄桑都隱隱約約地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人生像划船,一出生,你便上了家庭的這條船,父母兄弟由不得你挑選,長大了,學校又是一條船,同學們相助相幫,朝同一目標努力;畢業好似船靠岸,你有你的理想,他有他的打算,我有我的觀念,儘管友情難捨仍免不了道聲「再見」,以便各自選擇喜歡的其他船,就這樣一直划下去。 

其實,人生的路要每個人自己去走,誰也代替不了誰,正像這「路」字,一半是「足」,意思是要腳踏實地,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各人的走向,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離,有所予,有所求,全在這路上。 

不捨與傷別是始終不能改變的,但是有些是改變了的。隨著年少的遠去,知道'長相憶'比'長相聚'更為可貴,學習不是虛度光陰和情感。這樣,作別之時,沒必要把氣氛裝點得很悲壯,陰晴圓缺,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何必哀哀戚戚,兒女共沾巾?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能夠偶爾話起,而心中依然感到溫存,就是好朋友,再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讓我們瀟灑的揮別,留取彼此的美麗,放在心裡。 


有人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有人說,愛情是一個人的事……都對,也都不對。 愛情走到盡頭,卻是兩個人的責任。不同的只是輕重之分……不同的只是: 到底是誰先轉身,愛上別人…..    在我的感情裏,卻不是用...

1. 男人需要獨處,女人需要傾聽在面對壓力、心情煩躁的時候,男人會集中注意力去解決一個問題,其他的一切都像空氣一樣是不存在的。他需要獨處,需要安靜,需要不被干擾地獨自解決自己的某個問題。如果問題得到了解決,他的壓力就會疏解,他會重新回到與戀人的關係當中。他認為,在他有能力照顧戀人之前,必須首先照顧好...

她愛吃蘋果,卻不會削蘋果。她和他談戀愛時,第一次削蘋果給他吃。她削蘋果的樣子很特別,逆著削,且削下去許多的果肉。他看了,笑著奪去她手裏的蘋果,說等她削好了,他便只能吃核了。從此他不再讓她削蘋果,其實是怕她傷著自己的手。   後來他們結婚了,結婚後,她才發現他是真的愛她。她不會做家務,他幾乎...

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 人只知講理,是一個盲點。 通常越有知識的人,越相信講理就可行遍天下。 講理也許可行遍天下,但行到家裡就不通了。 家裡的老婆就是不和你講理的人。 常常有那麼一種男人,在外面人稱教授,開會時儼然專家。 面對一屋子的人演講...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