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表明:在現代,在大城市裡面,女孩24歲至25歲嫁給一個32歲至35歲的男人是較為合適的。換一種說法,女孩兒最好25歲以前結婚,嫁給一個比你大5至14歲的男人是合適的。
如果女孩兒25歲(最晚26歲)還不盡快把自己嫁出去,那以後就較難嫁得理想了。
但是男孩子沒事,俗話說,「男人40一枝花呢」,「女人40歲豆腐渣」了。現在大城市裡男孩兒越來越多的人,集中到30歲以後結婚了。
為什麼這麽說,這裡面有很多原因,
理由一:從男女的容貌、體態變化來看,女孩一般是過了25歲,一天比一天衰,而且速度很快,到30歲就顯得有點老了。
女人就像月亮,25歲達到滿月。為什麼女孩兒老得快,除了基因作用,還因為女人每個月都會來一次例假,成年累月的喪失身體的本元。男孩兒不一樣,男孩兒比女孩兒從小就生長髮育得慢,大約到30歲才開始衰,而且速度比女孩兒慢得多。
一個50多歲的大姐說過,她20歲時與一個比她大16歲的男人相戀,後來父母說年齡差距大沒成,但是30年後,她說那男人比她看起來還顯得年輕。俗話說「女人經活不經老,男人經老不經活」,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男女生理上的不同。
我們說,男孩兒要比女孩兒至少大5歲以上,就是這個道理了,最大差14歲是一個心理可接受範圍,但是最佳差距是9歲左右。
理由二:從遺傳學、從生育後代來看,後代是否健康主要取決於母親,因為嬰兒要在母體裡成長,後代是否聰明主要取決於父親,這是遺傳。年輕的母親能夠保證後代健康,而只有年長的父親後代聰明的幾率才較大。
還是男女生理不同的原因,女人的智商發育到18歲基本就不再成長了,所以很多年齡很大的女人,看起來還很天真就是這個道理。男人不同,男人發育比女人晚,但是男人的智商發展是不斷成長的,有點像無止境的,年齡越大越顯得聰明,我們說的聰明可不是記性好,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現代的科學研究認為,後代的智商主要由父親來遺傳。
舉幾個例子:
居禮夫人:父母年齡相差11歲,波蘭最出色的女性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父母年齡相差11歲,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的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理由三:老夫少妻組合更有利於男人成就事業,有利於後代健康,像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等等許多有成就的人夫妻年齡差距都是很大的。
孫中山與宋慶齡、劉少奇與王光美、魯迅與許廣平、徐悲鴻與廖靜文,都相差20多歲。阿拉法特與蘇哈年齡差距34歲,張學良與趙一荻年齡差距12歲,喬冠華與章含之年齡差距22歲,陳雲比夫人大14歲,直到陳雲逝世為止,他和夫人一生共同生活了57年。
一個癡情女孩的五年暗戀
是誰蒼白了她的等待,諷刺了她的執著, 站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看 著日出日落, 等待,是世間最卑微的名詞,然而,又是誰的等待,恰逢花開-題記 或許,年少的我們經歷不多,或許,青澀的青春有些懵懂,或許,繁華的世間有些許遺憾,有些人,就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卻不敢去接近,但是,還是會在心中無數次浮起那個笑...
不能擁有 我會笑著離開 愛要學會放手…
什麽是勇氣?是哭著要你愛我,還是笑著看你離開。 喜歡下雨,因為在站雨中你不會知道我流淚了;喜歡發呆,因為看著遠方你不會知道我想你;喜歡孤單,因為一個人時你不會發現我愛你;喜歡在你身邊,因為擁有你是我快樂的唯一因素。 是否我沉默了,你才能聽到我的心聲;是否我停止了,你才能看到我的眼淚;是否我心碎了,你...
愛的港灣里沒有永恆的船
每一個人都曾追逐過愛情的羅曼蒂克,也曾幻想過夢中的愛琴海。但是不管這一切的浪漫當初看似多麼唯美,你溫馨的情感港灣里卻不可能只停留一艘永恆的船!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見異思遷,只是看你在情感的海洋裡能否及時順應潮漲潮落的變遷,感受激情過後的平淡?如果你不能很快地將自己的角色轉換到位,那麼你就會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