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第三者插足」產生的曖昧關係數量驚人。最近,社會心理學家約書亞‧福斯特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關係無論在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痛苦的。


最新研究:小三轉正宮注定沒有好結果,這種關係從頭到尾都痛苦

 

難以置信的是,幾乎一半的美國人曾經嘗試過做「第三者」。在一個調查統計中,63%的男人和54%的女人表示,他們目前所處的長期浪漫關係的另一半,其實是之前那段關係的「第三者」。

 

至今,大多數關於此議題的科學研究都是演化心理學家做的。先前有研究指出,「我們在演化過程中傾向於以這種方式尋找伴侶」,並且我們總是「無意識地陷入這種行為」中。一些研究甚至認為,我們會以「成為第三者」為目的去交朋友。像很多演化心理學研究一樣,這些複雜的理論很難被證明,並且經常被文化偏見籠罩著。但是,研究「第三者插足」的結果及其後續形成的關係的前景,就比較容易實現了。

 

福斯特及其同事們想試圖找出:「第三者插足」這種關係,由於其本身的性質及其涉及的人格和行為類型,與其他類型的關係相比時,是否會呈現某些趨勢。他們也想知道這種關係是否會預測未來關係的結果。

 

在第一個研究中,研究者們跟蹤記錄了138個異性戀志願者的情感生活,實驗參與者的戀愛期從0到36個月不等。研究結果與預期一致:在由「第三者插足」形成的關係中,「承諾更少,滿意度更低,投資更少」。也就是說,那些因為被插足而追到的人會在浪漫關係中給出更少的承諾,表現出更低的滿意度且給出更少的投資。與那些不是被挖牆角而追到的人相比,他們在找「備胎」這件事上會顯得更積極,並認為他們的備胎質量更高。這些人在關係中不忠的比率也更高。

 

克里斯.傑瑞特(Chris Jarrett)在英國心理學會博客(BPS Research Digest)中寫到:「那些被成功『竊取'的人在現關係中給出更少的承諾、更低的滿意度和更少的投資是很直觀的。畢竟,如果他們願意拋棄之前的伴侶,為什麼他們不願意甚至喜歡再做一次同樣的事呢?這種邏輯在涉及到219名異性戀志願者的另一項調查中被證實了。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不僅回答了他們現在的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問題,還回答了一些關於人格和態度的問題。」

 

事實上,人格因素在這個現象中的角色很重要。那些被成功「勾引」的人傾向於有以下特徵:

 

1.更低的親和性(更低的同理心,缺乏對他人幸福的關注);

2.更低的責任感(不積極,不善於控制衝動,組織性差);

3.自戀(自私,固執己見,以自我為中心);

4.迴避型依戀(將親密程度最小化,保持情感上的距離,很容易陷入困境);

5.不受限制的社會的性傾向(更願意進行草率性行為,以及承諾關係外的性行為);

6.低外向性(更少參與社會活動,冷淡,能量低)。

 

研究還顯示,「名花雖有主,我來鬆鬆土」這種事與性別無關。有趣的不是「第三者插足」這件事本身,而是有以上特質的人在長期關係裡都沒有好結果。但研究者自己也表示,實驗的範圍有限,需要對這類關係進行更深入的研究。(akprussia/文)

 

文章來源: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426/

當那個人喜歡你的時候,你不覺得自己喜歡他。 當他放棄你的時候,你卻發現自己已經喜歡了他。 這種遺憾也算大吧?人便是這樣。 被人喜歡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自矜? 當他大獻殷勤的時候,我們無動於衷,也許還驕傲地覺得對方不是太配得起自己。 他儘管喜歡我吧,當...

文--〉吳若權 即使在肉體最親密的時刻,我始終無法真正地進入狀況---剛結束約會回到家, 她的耳邊還殘留著他親密過後的餘溫,電話卻傳來冰冷的聲音---「我覺得,我配不上你。」 他的告白,令她心驚。他繼續說: 「送妳回去的路上,我一直想, 為什麼交往這麼久了,在肉體最親密...

一個男人,同時愛著兩個女人,他不知道自己愛她們哪個多一點。有人教他: 你遇上開心的事情,首先想到要告訴哪一個?你首先想到她,就是愛她多一點。 不,這不是驗證愛情的唯一方法。 你悲傷的時候,你想跟哪一個一起?你首先想到她,才是愛她多一點。 如果你開心和悲傷的時...

吳淡如說:「年輕的時候真的因為買錯東西,交過很多學費 但是到了現在,我已經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知道什麼東西適合自己,所以在下決 定的時候就會很清楚、很確定」 其實,不光只是買東西就連尋找適合的男人 此刻的吳淡如,也自有一番了悟或許這樣說會有&nb...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