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時間藝術的可能性

近年來,國際精品業紛紛向當代藝術、文化議題靠攏,彷彿是消費主義面臨全球經濟、政局變化的影響下,企圖從人文的基本精神中找到新的出口。不管是純粹公益贊助的投注,或是跨界合作的創意,文化與商業是平行還是該交集的辨證還有得好吵,然而,如果擺脫消費主義中只求表面、淺薄的包裝,進入較為深刻而有內容的思考,對精品產業與消費大眾而言應是件好事。

日前,義大利鐘錶品牌沛納海邀請策展人胡朝聖策劃、由6位台灣當代藝術家聯展呈現的《Tick-Tack, Tick-Art鐘錶藝術展》,便是以「歷史」、「設計」、「工藝」和「獨特」4個取材自沛納海品牌核心精神的主題,藝術家端出不同媒材、手法的作品,和時間的工具、製錶師的心血平行對照,成為沛納海在台灣第一次非商業性的藝術展覽,沛納海台灣品牌總經理程騰寬希望這是開始,也是未來可能持續的計畫,能夠讓台灣精彩的藝術、設計與工藝作品,透過品牌架設的平台與歐洲、乃至國際的交流對話。

王福瑞聲音藝術裝置〈雜音空態〉透過各種音頻、隨機混合的噪音,加上海浪般的點狀雜音,形成有如海洋波濤的聲響,呼應了與海洋世界、義大利海軍有著密不可分關係的沛納海歷史。莊志維作品〈宇宙〉藉由在黑暗空間中不斷機械化變動的光束,所產生神祕與現實的交錯,提點出沛納海從二次大戰以來為軍事目的創造時間工具時,深入研究夜光效果以實踐清晰的時間辨識度之努力。

宋璽德作品〈圓舞曲〉以圓形為概念,展現機械動力與精密美學的融合,也隱喻著沛納海對於自製機芯精準度與工藝的傳承。陶藝家徐永旭的雕塑作品,以結合傳統手法展現手感與現代精神,則是令人聯想起沛納海有限產量與獨特風格的特色。而展場最終為陳萬仁、林昆穎個別的影像作品:〈無意識航行〉和〈每日清晨的遺忘〉,展場中不見鐘錶提點時間的存在,而是回歸時間流動的本質,作為詩意的尾聲。

 

【撰文/南美瑜;設計/江宜珎;圖片/Panerai】

本文出處

Edie Sedgwick雖然是60年代傳奇人物, 然而她對70年代流行文化有著影響⋯⋯ 我不熱衷復古,而是從當時的流行元素中 一次又一次提煉出適合現代女性的部分, 打造一個酷女孩的衣櫥。 -Nicolas Ghesquière   「第一眼看到這座建築時,我聯想起航行中的船...

這不是展示華麗的紅毯, 而是一條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街道。 我要呈現的不是刻意雕琢的姿態, 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Karl Lagerfeld   動員巨資搭建秀場已成為Chanel的慣例,也造就一個個巴黎女裝周中最美麗的風景,這是傳奇時裝屋的氣勢與姿態,也是Ka...

我們常用「結束,是另一個開始」寓意世事的循環不息,這句古老諺語恰巧也是明年春夏巴黎女裝周的最佳註解,這一切,都要從Jean Paul Gaultier的世紀告別大秀說起。 打從9月中Gaultier親自宣布自明年秋冬季起結束高級成衣營運,將成為最後一次展演的春夏女裝秀便成為2015春夏女裝周的最大焦...

當Coco Chanel驕傲地說出「我解放了女性,我給她們行動的自由」時,她的兩位摯友Misia  Sert和新感覺派先驅Paul Morand笑著對她說:「Coco,妳用時裝掀起了一場女性革命。」將近一世紀後,Coco Chanel的繼承人Karl Lagerfeld接棒在巴黎...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