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昂貴的餐廳裡,一直抱怨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但這位富婆的氣燄反而越發囂張,隨而指著一道菜對侍者說,「你說,這叫做食物?我看連豬都不會吃!」,侍者終於按捺不住,對這位富婆說:「太太,真的是這樣嗎?那麼,我去替妳弄點豬吃的來。
    一個是「心中無半點善意」,一個是「胸中無半點寬容」,真是道盡現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再看看下面二則夫妻的對白。

丈夫:「聽妳講話就像是一個白癡。」,太太:「你難道不曉得只有這樣,你才會懂?」「拿去洗衣店的襯衫拿回來了嗎?」丈夫問,「我是你什麼人,女傭嗎?」妻子回答,「當然不是,」他頂了回去,「你如果是女傭的話,至少應該懂得怎樣洗衣服。」我們經常掉進一個陷阱,就是爭論必有輸贏,在所有的爭吵事件中,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念,將之視為金科玉律,不肯退讓。我常開玩笑說,這就是所謂的「禮讓」不管自己有沒有「禮」(理),別人都要「讓」。更重要的是雙方都不願意放棄說「最後一句話」。似乎誰說了最後一句話,不管有理無理,誰就是勝利者,以致爭吵不休。想解開纏繞在一起的絲線時,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為你愈用力去拉,纏繞在一起的絲線必定會纏繞得更緊。人與人的交往不也一樣,很多人只知道「得理不饒人」、「火上加油」,卻不曉得「逢人只說三分話」、「順風扯蓬、見好就收」的道理,結果關係纏繞糾結,常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非對錯並沒有快樂來得重要。快樂的秘訣就是「退一步」,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讓對方做「對」的人,並不代表你就「錯」了。因為,當一切都好轉後,你會發現你將獲得放下的平安,也會感到讓別人「對」的喜悅。

有位智者即說:「幾分容忍,幾分度量,終必能化干戈為玉帛。」曾有一對父子坐火車外出旅遊,途中有位查票員來檢查乘客的車票,父親因為找不到車票而受查票員怒言以對。事後,兒子就問父親,為什麼剛才不反目以對呢?父親說:「兒子,倘若這個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氣一輩子,為何我不能忍受他幾分鐘呢 ?」

第一個,初戀他什麼也不懂,他追你的時候寫了幾封情書,他害怕去買花,不敢在妳的宿舍樓下叫妳,第一次牽妳手的時候考慮了兩天,猶豫了半個小時。第一次說愛妳的時候臉漲的通紅,身體都在發顫。第一次吻妳的時候,害怕衝撞了妳,先問問你同不同意。妳們在一起的時候不知道該干什麼,他只會望著你傻笑。妳問他最愛的人是誰,...

鉛筆:我很抱歉橡皮擦:什麼事?你沒做錯任何事啊。鉛筆:我很抱歉,因為我的緣故,你受到傷害。只要我出錯,你永遠在那裡為我將錯誤刪除。但當你讓我的錯誤消失的時候,您都會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你每次都會變得越來越小。橡皮擦:那倒是真的。不過我並不真的在意。你知不知道,我就是因為這個目的而存在。只要你做錯了事...

經常和一位朋友一起聊天,老人家對待年輕人特別的熱情,總是希望我們常常去看她,然后她就會把家裡好吃好喝的一下子全都找出來,讓我們飽餐一頓。她說,她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喜歡年輕人身上的那股沖勁,更願意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年青人一起分享。尤其是她對愛情的感慨,讓人感動,也學到了許多那個年代的人的優點和單純的...

1.什麼樣的夫妻最幸福? 一句話,知道自已幸福的夫妻最幸福–身在福中而知福。 最大的不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在別人看來再大的幸福他都看不見,因為他不知福,也就永遠不幸福,至少不是最幸福;而最大的幸福是身在福中而知福,因為知福才能享福,知福才是有福人。所以,不要放過生活中...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