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0年,美國因貧富相差懸殊,產生了許多社會矛盾。窮人不但仇恨富人,還對政府有牴觸情緒,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潛藏在暗處的炸彈,令政府不安。

為了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政府部門曾經想了許多方法:比如給富人增稅,給窮人提高福利;比如提高汽車豪宅等奢侈品的售價,在窮人密集地設廉價超市等。但收效甚微。
⋯⋯
有一天,一位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了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總經理在辦公室裡超負荷地忙碌著,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

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給寫字樓掃地的垃圾工。垃圾工身穿藍色帆布衣服,破舊但不髒亂,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美國鄉村音樂,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總經理是美國典型的富人代表,而垃圾工則是美國典型的窮人代表。這兩組鏡頭在電視上播出之後,奇蹟出現了:不但窮人不再仇恨富人,居然還有很多富人羨慕窮人的生活。

很多政府官員和社會學專家都覺得奇怪,不過是兩組極普通的鏡頭,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威力,令政府耗巨資都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得以輕易化解?

還是那位名叫羅伯特的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以前許多鏡頭都習慣於對準富人的資產和窮人的疾苦,所以矛盾便出現了。

而我則是將鏡頭對準了富人和窮人的內心。富人因為慾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憊,而窮人因為生活簡單,所以滿臉自得。富人和窮人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

有人向達賴喇嘛提出問題:關於人生,最讓您感到驚訝的是什麼?

他回答:「人類,為了 賺錢,他犧牲健康。為了修復身體,他犧牲錢財。然後,因擔心未來,他無法享受現在。就這樣,他無法活在當下。活著時,他忘了生命是短暫的。死時,他才發現他未曾好好地活著。」

SO:
富人肯定比窮人有錢,
但卻不一定比窮人幸福。
而「物質」與「幸福感」孰輕孰重?
我想正常的人都會覺得更為重要的是後者吧!

在短短的人生中,
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最該去重視與把握的?
每個人都應該要靜下來好好的想一想........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別急著說別無選擇,別以為世上只有對於錯。許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永遠有路可以走。 ...

我記得你的手掌是溫暖的,你曾說愛我。我們兜兜轉轉走了這麼久又回到了這裡。你很快又在投入另一段新的戀情。我們曾執手說好的甜蜜誓言被我們合力敲碎了。原來時間讓我們遺失了彼此的同時,我們也學會了淡忘。——愛與喜歡,不過是一場自顧自的執著。但我愛你,愛了整整一個曾經。 ...

如果當初沒有相遇,或許我不會是現在的我。在你的世界裡,我笑過,痛過。如今,滿身疲憊,帶著自己的影子默默走出你的世界。不會再為你掉眼淚,不會再傻傻等你的電話,不會再苦苦求著你不要離開。愛若疼痛,就不叫愛;愛若卑微,便不再是愛。 ...

如果,如果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我們誰都沒有走散,都還安守承諾在原地守候;如果我們不曾互相猜忌,更沒有殘忍的被流年拋卻,那麼再不見後是否可以坦然一笑,說聲你過的好嗎;如果我們相親相愛的邊走邊愛,沒有謊言傷害猜忌,那是不是真的可以走到天涯海角,見證海枯石爛。 ...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