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世棟醫師;整理/編輯部
有鑒於我在大陸長期執業的時間超過十年,還有自主經營台灣醫美診所有近二十年的經驗,對於兩岸醫美整形市場的了解,我想分享我自己的經驗和想法,讓醫界朋友們對兩岸的市場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見得究竟全貌,如果醫界朋友有更多的見解,也請多所指教。我分以下幾點來闡述:
目前大陸的醫學美容整形產業發展趨勢?
大陸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快速成長,物質需求已經不能滿足民眾,因此追求美和年輕化是一個新的趨勢,加之中國的人口眾多,需求量體大,大陸醫學美容和整形目前發展是持續向上的,以保守估計,每年最少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長。台灣的市場增長相對是緩慢,甚至有總量下降的狀況。
大陸與台灣整形和整形美容醫學發展現況不同的地方?
大陸的經濟號稱是三十年走過歐美國家一百年的過程,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是,可以有更多更大的財力去接受更多的新式整形醫美項目,舉例來說,在台灣,皮秒雷射、音波拉提等高貴儀器並不是每家醫美整形診所都買的起的,但是在大陸,花個兩三百萬人民幣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新的儀器設備,很快就能進入市塲,這個狀況讓新的醫美整形技術和知識很快的在市場上就流行開來;台灣的整形醫美起步的早,加上醫生的素質高,在整型醫美上是有優勢的,但是因為經濟退潮,消費能力下降,還有台灣TFDA對於新式儀器和技術的開放緩慢,讓進步的腳步受限了;反觀大陸,開放的腳步不僅在知識和技術上提高了很多,各個領域都是互相幫襯,而且透過全國的巡講,將讓新的知識和技術不斷擴散,大有後來居上的態勢。
台灣什麼項目對大陸比較有吸引力?
整形醫美項目除了手術還有非手術部份,在手術部份,中國的求美者還是覺得台灣的醫生比較有經驗且做手術比較細緻,因此還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手術的回訪難,造成術後的一些問題不好處理,因此願意選擇台灣醫生的比例愈來愈低,但是不乏有些患者還是願意前往台灣就診;在非手術部份,皮膚管理和微整項目還是比較願意嘗試的,因為在大陸求美者的印象中,台灣的微整形是挺利害的,加上從事醫美的大陸醫生大都是非手術醫生,經驗和技術相對不足,因此台灣醫生在大陸還是有不錯的市場,這也造就了不少的醫生在大陸長期執業。
大陸的困境?台灣的困境?
大陸整形醫美的困境,目前來說,從事這項行業的醫生愈來愈專業,加上講習團和學習班特別多,競爭的人口和機構愈來愈多,慢慢有供大於求的狀況;但是基礎訓練不足和審美不過關是普遍的問題,因此除了某些醫生處於相對技術高點,很多的醫生做的手術和治療都沒有太好的結果,導致了返工和修復的個案時有所聞。而且,在金錢的趨使下,很多工作坊、美容院或是會所也做起整形醫美,而且是遍地開花,這種亂象造成出現很多併發症和意外發生,這些非醫療機構的管理不易是大陸目前最大的困境。台灣因為經濟退潮,消費力下降,求美者不僅大量縮水,消費金額也相對愈來愈低,市場上更是呈現粥少僧多的狀況,大集團的價格優勢讓一些個體的診所營運愈來愈困難,台灣整形醫美榮景不在。
大陸的市場管理機制有什麼值得台灣借鏡學習?
大陸的市場管理傾向於開放的,因此會有提早專業化的趨勢,不必一定只能受過專科訓練的人才能從事特定手術,術業有專攻、學有專精,反而能促進市場的進步,因為所有的責任由醫療機構和醫生共同承擔,這個也符合市場狀況;反觀台灣,處處充滿政府機關的干涉,某科某學會的觸手,到處打壓競爭對手,政府的認證能成為保護消費者的有利武器嗎?認證的結果代表手術做的好嗎?手術出現爭議,政府能負相應的連帶責任嗎?如果不能,這麼做的意義就是形式主義,就是違反自由市場經濟。
/// 面對本來生存的競爭愈來愈大的壓力,每個整形醫美醫生都很不容易,不論是在台灣或是大陸,我們需要有更開放的想法,正視大陸的優勢和求進步能力;有更團結的態度,加強我們在大陸市場的佔有優勢;還要有開闊的胸襟去接受術有專攻的市場細分化,唯有如此,可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有一席之地,才能讓我們的醫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
陳世棟 醫師
從事醫療工作多年,是義大利DEKA公司激光溶脂國際訓練講師及以色列ALMA(深藍)國際訓練講師,為中國整形美容外科學全書《微創美容外科學》編者之一,也是台灣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及美容外科教育長,長期從事醫學美容臨床及教學工作。本身有外科、內科及醫學工程專業背景,專研於先進的醫美技術開發,在激光溶脂、自體脂肪移植、幹細胞治療、端粒酶抗衰老治療及複合式無痕微整形等都有非常精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