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徐嘉君 攝影/李昌元

奶奶不在了,卻好像一直都在。記憶沒有最佳的賞味期限,愛還可以傳承。

 

對幸福的憧憬,來自於奶奶――專訪音樂家李明蒨(張老師月刊447期)

出門前,把自己打扮漂亮,李明蒨問兜在身旁的兒子:「這樣OK嗎?」即使才兩歲的他已經會若有其事地欣賞,然後說:「OK!」

 

對幸福的憧憬來自於奶奶

李明蒨的確是一個漂亮也愛漂亮的女生,她的「漂亮」來自對奶奶記憶的復刻:化妝的動作與習慣,以及生活中對品味的要求,都是奶奶所留下來關於幸福的模型。

「我幾乎沒有看過阿嬤素顏,小時候常常看到她在撲粉,現在我自己化妝的時候,也都會想起阿嬤。」在李明蒨的印象裡,奶奶永遠穿著漂亮的衣服、上精緻的妝,在外人看來,有種高不可攀的氣勢與華貴,即使在那個古早時代,就懂得打點自己,「她每個禮拜都還會固定上美容院呢!」

聊起奶奶,氣質的李明蒨還是當年那個小女孩,顯得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對她來說,這些記憶不會褪色:每個禮拜固定兩天,奶奶會在午睡後,悠悠地從三樓的起居室走下來,提著一籃準備好的洗髮精和潤絲精,漫步到距離家兩條巷子外的日式美容院,洗頭、做造型,「現在我的車上也放著洗髮精和潤絲精,阿嬤的習慣,延續成我的習慣。」

習慣被記憶豢養,李明蒨很清楚,自己身上有太多奶奶的樣子。或許也說,複製的不只是習慣,更是一個小女孩對未來的想像,「爺爺很疼阿嬤,阿嬤是個很幸福的人。他們幾乎是形影不離、同進同出,我記得,每天下午爺爺都還會用他的摩托車,載著阿嬤去兜風。」

切片的回憶,娓娓投影出當年的時光,在那裡,李明蒨懵懂地看見了幸福的模樣,無需遲疑,奶奶留給她最深的,就是如光之魅影般的綺麗幸福,「我喜歡旅遊、喜歡打扮、喜歡分享,甚至對愛情的憧憬或者婚姻的期待,都是來自她的影響。」嚮往的理想生活,幾乎翻版自奶奶,李明蒨說,如果奶奶還在,她們一定會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有個人永遠都不會嫌我煩

形容自己是一個喜歡撒嬌的女生,可惜爸媽看不見她的心思,「爸爸很嚴肅,而我總是等不到媽媽不忙的時候。阿嬤她永遠不會嫌我煩,永遠都不會對我生氣。」

聊起往事,在每個段落的逗點中,都輕輕喊著「好想念阿嬤」。李明蒨說,小時候的她,就像個小蜜蜂、跟屁蟲,一直圍在奶奶身邊,「她早上運動回來,我只要聽到阿嬤的聲音,就會衝到她的房間,問東問西,『阿嬤,妳買啥……。』」

不會被打斷,從未被制止,女孩無窮無盡的渴望,賴在奶奶身上,「晚上我就會去阿嬤房間,搬張小椅子,一起看歌仔戲,那種心滿意足的感覺,到現在還很清楚。」總是喜歡和奶奶湊在一起,李明蒨還說,從前的大家庭,阿嬤的房間可不是隨便誰都可以進去的,那個「神聖不可侵犯」而李明蒨可以自由穿梭的房間,是阿嬤對她的寵愛。

「當我調皮的時候,阿嬤就會用她胖胖嫩嫩的手,假裝著:『妳不乖我就打妳喔!』我會說:『我不驚我不驚……』這種感覺好親密,這讓我知道阿嬤完完全全是疼我的。」

被完全疼愛的滋味,談起回憶,是滿足,是一去不回的感嘆,「就算是現在,當我想要找個人說話,念頭裡就會跑出我阿嬤,可是相處的時間真的好短,快樂為什麼總是一下子就結束了。」

 

她是懂得我的人

在李明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奶奶因為腦溢血突然過世了,「那時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搬到高雄,才去一個多月,阿嬤就發生事情。」李明蒨還記得,匆忙趕回家,多了一具棺木,而棺木中躺的是奶奶,「大家要我去見阿嬤最後一面,我只覺得阿嬤變得好小,臉變得好黑。」第一次跟死亡如此靠近,有些驚恐、有些不知所措,「我也會害怕,但對阿嬤的感情超過了一切,在守靈的時候,我甚至會想,阿嬤可不可能活過來。」

人生的體會突如其來,是誰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阿嬤過世後,我們又搬回宜蘭。我常常騎著腳踏車去阿嬤的墓園,也不是一定要幹嘛,不是一定有什麼話想說,但就是有一股力量、一份情感,讓我牽掛。」

一個小女生、一臺腳踏車,把墓園襯得更加安靜,或許直到天空都將暗下來,在晚餐開飯之前,若無其事回到家中,一字不提地完成想念儀式。李明蒨總是這麼說,奶奶懂她、欣賞她,「從小她就跟我說,妳以後會讀北一女,去美國讀書。這無形中給了我好多鼓勵,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棒的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夢,奶奶是替李明蒨製夢守夢的人,「即使爸爸不認為女生要讀那麼多書,但是阿嬤的聲音從沒離開我。在我的心裡,有個人支持我,不會潑我冷水,不會讓我覺得是自己想太多。」

不需要修飾的語言,不需要矯飾的情緒,不需要翻山越嶺就能獲得認同,「我很努力做很多我覺得重要的事,可是有時候家人還是沒辦法懂我。當我想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就時,就會想起阿嬤,像現在我出新書了,就很想跟她分享這個喜悅。」

李明蒨和奶奶的關係,就像是背對背的信任遊戲;李明蒨把自己的身體完全交託給奶奶,即使整個重量都在奶奶身上,也知道奶奶會全然地接受她,不會背棄也不會遭來誤解或責罵,這是一種無需顧忌的安全感,一種心靈相映的愛。在奶奶面前可以很真、很自己、很快樂。

 

把幸福傳承

上個月回到宜蘭,李明蒨把奶奶生前去日本旅行時,送給她的紀念品――自動削鉛筆機,帶到臺北,「它一直放在我原來的房間,現在兒子已經開始練習握筆,這一刻好像到了。」這一刻要把奶奶對她的疼愛再交給兒子,「這臺削鉛筆機濃縮了阿嬤的愛和期望,當時的我感受到了,現在我要把這份意義傳下去。」超過三十年的削鉛筆機,蘊藏代代的祝福,李明蒨說她知道她的小孩很幸福,因為當年的她,也有過同樣的幸福。

「阿嬤一直都在,好的壞的,我都想到她。」私密的耳語,從未間斷,奶奶不在了,卻好像一直都在。記憶沒有最佳的賞味期限,愛可以傳承。

 

對幸福的憧憬,來自於奶奶――專訪音樂家李明蒨(張老師月刊447期)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Love is an impossible meeting. For example, I am a bird flying in sky, you are a leopard in forest. We just fall in love accidentally. 緣分是不可能的相遇。比如我是...

一個人忍受,,一個人變得冷漠 一個人度過,,一個人接受寂寞 我害怕孤獨,卻沒有人能夠陪我 對感情的淡然,對感情的反感 驚恐自己的變化之大 驚訝自己的思想變化 或許有些人不值得做我的心臟,, 卻又有著割舍不去的悲傷 有些笑容以傷害自己為代價 你黑名單裏我的名字,, 如此耀眼的文字 無奈我的愛,, 從今...

最後一次了, 最後一次為你哭, 最後一次叫你親愛的。 我還小,還不懂什麽是愛情。 我以為,愛情,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罷了 我以為,愛情,只要每天打打電話,發發短信問候就行了 我以為,愛情,就是深愛那個人 可是,一切,不過是我以為! 悲傷,愛情中註定充斥的詞語。 到底什麽樣的愛情,需要用最痛苦的方式去忘卻...

那個春天前,我以為世界上的分分離離,愛與恨都與我無關。  但在那個春天,我遇見你,那個終於讓我明白一見鐘情的你。   我遇見你,愛上你,暗戀的。   這似乎都只在那3秒的時間。  假裝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但其實自己清楚,心在快速的跳動。 從那一刻,我終於知道愛...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