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0基礎到
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員,
再到站上TED的舞台對着世界開講;
從清潔工、中餐館收銀員到
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
再到谷歌圖像識別界的大眾女神....
也許你很難將這些身份和經歷與一個人聯繫在一起,但就是這樣一個傳奇女性,在12月13日又扔出一則重磅消息: Google AI 中國中心(Google AI China Center)於北京正式成立 ,而 該中心則由 Google Cloud 研發負責人李佳博士和她共同領導。
她就是李飛飛 --- 谷歌 Cloud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 ,也是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終身副教授 ,她的開掛人生堪稱一部行走的勵志教科書 。
華裔家庭的美國夢
李飛飛,1976年出生於北京,長在四川。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和那個年代所有的知識分子一樣,李飛飛的父母懷抱着一顆追求工程師和科學家夢想的心,於1992年, 帶着年僅16歲的李飛飛移民到了美國新澤西州的Parsippany小鎮上。
美國夢實現的過程總是彌足艱難。
初到美國時,家庭生活十分窘迫。由於全家人對英語一竅不通, 原本是工程師的父親只能做相機修理工作,而母親則成為了一名超市收銀員。 微薄的收入對於支撐全家人的生活來說都還遠遠不夠,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父母也沒有忽視過女兒的教育問題。
光是李飛飛的入學就頗費了一番周折,父母在鎮政府、教育部門、多所高中之間奔走數月,才最終讓女兒進入一所當地排名中等的學校就讀。
李飛飛和她的高中
為了貼補家用,懂事的李飛飛在學業之餘到處打零工。這對於一個16歲的女孩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這意味着她要 在更加有限的時間裡學習和掌握英語技能,還要拿出一份足夠優秀的成績單用以申請大學。
但她並不認為這是一段痛苦的時光。 「因為有家人的陪伴,我們相互扶持,共同度過難過,我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沮喪。」 她如是說道。
普林斯頓和乾洗店
1994年,留給李飛飛的時間並不多,此時距離美國的大學入學只有2年時間,她要在這2年間取得十分拔尖的成績以申請頂尖大學的獎學金。 最辛苦的時候,她一天只睡4小時。
好在Parsippany高中的老師們對她關懷備至,他們的關心對於一個毫不起眼、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外來學生來說彌足珍貴,也讓李飛飛殘酷忙碌的高中時光有了一絲溫暖。
最終,毫無英文基礎的她以班級第6名的成績高中畢業,並接受了來自 普林斯頓大學的offer,因為普林斯頓大學給了 她近乎全額獎學金 。
她的成功震驚了整個小鎮,當地媒體曾經用 《美國「夢」成真了》 為題,專門報道了她的故事。
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的經歷對李飛飛而言是十分幸福的。她擺脫了終日在中國餐館和洗衣房周旋的日子,開始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和更加豐富的知識。 「我好愛普林斯頓。探索知識和真理,是流淌在我血液里的基因。」
但與此同時,她也沒有忘記自己愛和責任。生活在Parsippany小鎮的父母還在為生計整日奔波,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她決定為父母買一間乾洗店來經營, 從此開啟她又一個「雙城生活」。
周一到周五,她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的學生,但每天下課後,她就開始工作,在電話上幫助父母經營店裡生意,到了周末,她還會回到小鎮上的乾洗店工作。
她笑言:「 我非常愛普林斯頓,不過也非常愛我的洗衣店,缺少了它們中的任何一件,都沒有現在的我。 」
放棄華爾街高薪,奔赴西藏
1999年,她以 最高榮譽從普林斯頓本科畢業 。彼時,華爾街正處於一個牛市,金融人士春風得意,很多投行和諮詢公司紛紛向她拋出橄欖枝。
但她卻拒絕了這些公司的邀請,選擇去 西藏做一年針對藏藥的研究,然後繼續在加州理工學院攻讀PhD。
在科學界,藏醫與中醫一樣存在很多爭議,但這並不妨礙李飛飛對它的興趣。 作為一個科學家,她覺得 藏醫可以在哲學和方法論層面上給她更多的理解。
這個瘋狂的決定背後是十足的艱難。
一面是責任,一面是理想,華爾街的工作意味着數十萬年薪唾手可得,父母的生活得到改善,但這也同時也意味着放棄夢想和學業追求。該如何抉擇?
最後,李飛飛還是決定追隨內心的熱情,奔赴西藏,她說:「對我來說, 真正的挑戰是,不辜負自己的潛能,兼顧自己所身負的責任,最後忠於自己的內心。 」
她的父母也十分支持她的夢想。他們覺得,自己來到這個國家是為了追求夢想,那么女兒更有權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不走尋常路
李飛飛的每步人生抉擇都是不走尋常路,讀博士時,李飛飛 選擇的專業是當時非常冷門的人工智能。順利博士畢業後進入了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她又選擇了當時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 計算機視覺識別領域 。
什麼是圖像識別技術?簡單來說,它就是要教會計算機看懂圖片。以貓為例,你需要告訴計算機,「貓」就是有着圓臉、胖身子、 兩個尖尖的耳朵,還有一條長尾巴。
但如果貓貓是這樣的呢?計算機就很難成功識別出來。
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讓計算機看懂圖的關鍵在於 自主訓練量 。
她開始着手從twitter上抓取海量照片,將它們統統打上標籤後,訓練計算機進行機器學習(給出一定算法,讓計算機自己學習)。
方向有了,但付諸實踐還是困難重重。 2007年,李飛飛的實驗室缺少人手,又申請不到經費。在最困難的時候,她甚至想,要不要重開洗衣店,籌集實驗資金。
好在後來,經過整個團隊的努力,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最大圖像識別數據庫建成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ImageNet。它可以被理解為 一個方便計算機對海量圖像進行快速和準確識別的「數據庫」,被幾乎所有主流大小公司的機器視覺研究所採用,成為了學界和業界的標準 。
ImageNet 很快風靡業界。
面對ImageNet的成功,李飛飛並沒有敝帚自珍,而是將ImageNet數據庫開源,供學術和商業界的每一個實驗室調取。
現在還有很多人 將 ImageNet 的出現視為當前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起點 。
探尋真理是血液里的基因
李飛飛說,目前的圖像識別與人工智能,還只相當於一個牙牙學語的3歲兒童。 而從3歲到10歲的過程,才是 AI 技術的難點和關鍵。 她相信:未來的 AI 開發,將和工業界和實驗室聯繫到一起。
如果人工智能繼續發展,總有一天,機器能夠看的時候
醫護人員將會多一雙不知疲倦的眼睛
汽車將能更聰明、更安全地在路上行駛
機器人將能代替人
去巡視災區,挽救被困者和傷員
在機器的幫助下探索未知的前沿
這就是我的追求
她從未停止過在這個領域裡探索的腳步,靠着常人沒有的執着和韌勁,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傳奇人物:「 探尋知識和真理是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的基因。我希望可以了解全宇宙、可以成為一個富有理性思維的人。 」
在12月13日宣布穀歌 AI 中國中心成立的演講中,李飛飛說: 「AI 無國界,AI 的福祉亦無邊界。」
她投身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心就是致力於實現「AI大眾化」,讓AI服務大眾和社會。她說, 「我們將努力降低AI的使用門檻,讓儘可能多的用戶、開發者、企業都能享受到AI的便利。」
這條科研的道路並不好走,一路逆襲而來,風塵僕僕,困境總是難免。
但李飛飛說:「 如果我老是在感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困難,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還好我的父母、老師們,都在我的身後支持我。
其實支持你的人不需要很多,可能就是那麼幾個人,你的人生就能夠發生巨大的改變。 」
Reference: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16/17/27698033_607051942.shtml
2.http://tech.163.com/17/0122/09/CBCG44M000097U81.html
3.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86659124418357011&wfr=spider&for=pc
4.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90652
本文已獲 這裡是美國 授權 微信號:America_hq
原文標題:她帶谷歌重返中國,這個當過清潔工的華裔小姐姐究竟有何來頭?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