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的女兒考入北京一所大學。朋友自然非常高興,擺了一桌宴席。請了熟識的人,席間,我們少不了說些祝賀的話。然後,我問他:「現在大學生談戀愛比較普遍,你有沒有和你女兒談過這個問題?」
朋友點點頭。說:「談過了。我已經表明我的態度了,不鼓勵。也不阻。」
那麼我又問:「那你打算一個月給你女兒多少的生活費?」
「還沒有最後決定。我打算送她到學校,看她同學的家裏都給多少錢,我取平均數。」他說。
幾天後,朋友送女兒去北京。到學校一問,和她同宿舍的三位同學當中,一位是貧困生,家時面每月只給200元。一位父親是老闆,每月生活費千元以上。還有一位叫絞絞的,父母也是工薪家庭,每月的家裏給600元。班裏大多同學家裏面也都給這些。親戚就把女兒的生活費鎖定在這個數字上。
一個月後,父親去銀行往女兒的的一卡通裏面存錢,先打電話過去問:「600元夠不夠。」
女兒回答:「夠了。」
父親放心了,囑咐說:「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別虧了自己。也別和人家老闆的女兒比,你只要和絞絞保持同等生活質量就行了。」
女兒聽了,半天不作聲。父親覺得奇怪,就問:「怎麼了?」 女兒猶豫了一下,說:「爸爸,我不知道應該說或是不說。」
父親:「有什麼事情快說,爸爸幫你分析。提建議。」
女兒說:「絞絞和我一樣,每月家裏面也是給600元。但是她的生活質量比我高。她每天都有零食吃,每週去一次麥當勞,有時候還能去必勝客。」
父親一算,這樣的話,600元根本都不夠花。
「她是不是去打工了,你不要去耽誤學習。」父親急忙說。
「沒有,她沒有去打工,是在談戀愛。有一次她約會回來對我說。其實她不喜歡那個男生,只是喜歡他替她買單而已,我們班上也有幾個女生也是一樣的。她們還嘲笑我,說我傻。可惜了這張臉,如果她們有像我這樣漂亮能吸引男生的臉。根本不用向家裏要錢。她們會找到願為她們付費的長期飯票……」
父親愕然。
放下電話,父親一分鐘都沒耽誤。給女兒的卡上存了700元錢,又回家發了一個封郵件。
他在件上寫著:親愛的女兒,從這個月起,我每月給你700元的生活費。多出來的100元,你可以買零食,去麥當勞,必勝客……記住,任憑時候,都要用自己的錢買單。這才是有質量的生活。
還有,如果你喜歡某個男生,開始談戀愛,請一定要告訴我。我會每月再給你增加100元,作為戀愛經費。請你一定要記住,每次約會,不要忘了帶上你的錢包。你要學會並習慣為自己所愛的人買單,這樣你才有資格得到一份有質量的愛情 .........
分手.倒過來看就對了
誰說分手就得以淚洗面、傷心欲絕、自暴自棄?你還有更好的方法穿越失戀黑暗期。這是日本知名小說家仁成作品《再見,總有一天》中,女主角杳子追念多年前逝去戀曲的心聲。雖然無法成為眷屬,至少在分手後,杳子仍保有纏綿悱惻的回憶。但現實中,許多分手卻非如此寧靜美好:撕破臉、惡言相向,甚至還有「情人看刀」的悲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