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人很會和別人「談戀愛」。這類的人,會很習慣地為另一半付出,努力地滿足另一半的需要,例如,會在意對方的需要,天冷了,會叮嚀加衣服保暖;半夜時聽到另一半想要吃什麼時,就會很努力地張羅…如果對方可以相對地回饋,倒也是一樁美事,這樣的戀愛是很令人感到羨慕與窩心的。

可是現實狀況卻常常是,情侶的互動,是一方比另一方付出的要多,有時候可能就不知不覺地變成了「討好」:怕對方生氣,於是即使自己都已經很累了、想休息了,也要勉強自己去做些可以讓對方開心的事;或者變得愈來愈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

熱戀期,也許不以為意,反而覺得自己很偉大,以為這種犧牲自己、成全對方的做法就叫做愛。然而,隨著交往時間愈來愈久,一旦過了熱戀的保鮮期,就開始感覺到彼此的關係總是有這麼一點「怪怪的」,於是開始有些抱怨了:抱怨對方對自己的不在意、抱怨自己付出太多,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回饋…。

工作上,如果遇到個案有這樣的抱怨,我總是會在聽完他們的故事之後,好奇地問:「你/妳有跟自己談戀愛嗎?」「要不要想像一下,如果你/妳談戀愛的對象,不是現在的伴侶,而是自己,你/妳會怎麼做?」個案的反應常是一楞,然後告訴我:「我沒想過欸!」於是,我們開始討論他/她曾經有過獨處的正面經驗:在某一天,在家看了一本一直想看的書、做了按摩、瑜伽、找老友聚會話家常…,談著談著,原本哀愁的臉,開始出現了笑容。

很多人都以為愛自己就是自私。我想,這是誤會了自私的涵義。事實上,我們得多愛自己一點,才有力量去照顧對方的需要。如果你把自己的時間、金錢,甚至自尊都「給」了對方,把自己的快樂與否建築在對方給自己的肯定上,那我不免有些擔心:最後,你還會剩下什麼?很可能,你不斷地為對方付出,而忽略了照顧自己、疼惜自己的結果,然後,連快樂都失去了。

親愛的朋友,在你很用心地留意另一半的需要時,可否也分相同的時間,留意自己的需要?美好的戀情,可以是彼此同蒙造就、成長、相扶持的,如果對進行中的戀情感到疲憊,或許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會不會太以對方為重了?

每個人都是有限的,既是有限,那麼給出愛的能力自然也有限。幸運的人,也許可以遇到能給我們較多愛的伴侶;不幸的人,得到的,就可能只有壓力、失望、委屈…。與其期待別人給我們愛,不如讓我們先學習如何愛自己、照顧自己的需要、多疼惜自己一些吧。

做一個懂得和自己戀愛的人,生活會比較多些快樂。

初戀的階段,每個週末他開車載著她,以逃離城市的心情,訪遍山巔水涯。 她的生命,追隨他的方向盤,向不同的地方擴展:海港邊的小鎮、廢棄的山城、森林裡幾乎被世間遺忘部落。「原來,愛情,可以到得了這麼遠的地方。」她想。 熱戀以後,每個週末,他們開始煩惱:究竟要去什麼地方? 海港邊的小鎮,已經去過...

有一回我到澳洲訪友,在居所附近的公園,遇上一個在河邊垂釣的中年男性。他很客氣主動與我招呼,我先是腆靦了一下,在台灣,陌生人的招呼是很不尋常的。他又主動問我從何處來,我說是台灣,他豎起大姆指說,那是一個富有的地方,他的熱情消除我的戒心,於是我們愉快地聊了起來。 原來,他以前是私人公司的主管,...

有一天一個有智慧的教授問他的學生以下的問題: "為什麼人生氣時說話用喊的?" 所有的學生都想了很久, 其中有一個學生說:因為我們喪失了"冷靜", 所以我們會用喊的. 教授又問 ”但是為什麼別人就在你旁邊而已,你還是用喊的,&n...

有一個乞丐,他的整個右手臂斷了,樣子挺可憐,誰見了都會施捨。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農戶人家行乞,女主人叫他先將門前的一堆磚搬到院子後。  乞丐生氣地對女主人說:「你明明看到我只有一隻手,卻讓我搬磚頭,這不是存心捉弄人嗎?」  沒想到女主人自己蹲下來,故意用一隻手搬起磚頭...

Facebook留言板